“對不起,軟體維護,暫停出售。”7月29日,新京報記者詢問售賣“微信公眾號推廣”的淘寶賣家,關於微信刷閱讀量如何收費時,得到了以上答覆。新京報記者隨後又詢問了5、6家賣家,回復大都是“不能刷了”。
7月30日,新京報記者再次尋找那幾家淘寶小店時,網頁卻顯示“很抱歉,您查看的寶貝不存在,可能已下架或者被轉移。”以“微信刷閱讀量”為關鍵詞搜索,彈出的則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無法顯示“微信刷閱讀量”的相關寶貝。
近日,微信公眾平臺新增文章“閱讀數”和“點讚”功能,很快催生了刷量在淘寶的繁榮。騰訊“棒打”緊跟其後,據淘寶店主反映,7月29日起,全網微信閱讀數刷量陷入癱瘓。關鍵詞和相關店舖也進一步被淘寶遮罩。不過,眾多賣家顯然不會放棄唾手可得的利益,“貓捉老鼠”的遊戲還會重復上演。
微信“反刷”,淘寶店停售
“今天(7月29日)開始,一個都刷不上去,剛剛試過,刷了之後閱讀量沒有任何變化。”某淘寶賣家説,“騰訊在反刷,全網都這樣,我們在進行技術攻克。”他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過幾天可以再來看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多位賣家表示,還搞不懂騰訊的反制機制,但端口已經斷開。“如果一篇文章,突然間流量過大,騰訊就會把端口遮罩。”有賣家如是猜測。
近期進入測試階段的公眾賬號閱讀次數顯示和點讚功能,瞬間成為了微信行銷者的一門“好生意”。在淘寶上以“微信刷閱讀量”為關鍵詞搜索,立即跳出過百個賣家。報價上來看,百次文章閱讀從8元、10元到15元不等。
不過,還未等到刷閱讀量的生意真正形成氣候,就迎來了騰訊的重拳打擊。7月29日,在騰訊的全網反刷行動下,淘寶上已經找不到可以成功刷上閱讀量的賣家。7月30日,新京報記者發現,“微信刷閱讀量”等關鍵詞已被淘寶遮罩,無法搜索到任何賣家,曾經聯繫過的淘寶店也已被下架。
7月29日晚,微信公眾平臺發佈“近期打擊違規行為計劃措施”稱,“近期接到舉報,部分公眾賬號出現了虛假點擊和集讚等違規行為,我們非常重視這個情況。”
騰訊此前表示,對於用惡劣手段刷閱讀量的行為,微信團隊已經制定嚴格的防範措施和處罰機制。“刷量”者一經查實,將嚴格懲罰,不排除微信後臺採取封號措施。
騰訊公司雲平臺部總經理陳磊曾表示,防刷的技術之一是校驗碼,其次,後臺會對一些數據進行頻次控制,比如一個賬號在幾秒鐘內做很多操作,或者同一個設備號、同一個用戶重復訪問,這些數據會被判斷為無效。
刷量刷粉有“剛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存在100%安全手段。刷量的需求存在一天,就會有人為了利益想方設法破解。”國內知名微信第三方開發商點點客戰略總監契約表示。
此前,“閱讀數”和“點讚”功能一經推出,便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些粉絲“眾多”的知名公眾號被發現文章閱讀數竟然在兩位數,極少超過三位數。關於“自媒體裸泳”的話題討論漸熱。
一位經營著地産微信訂閱賬號的自媒體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閱讀數推出當天腦袋“嗡”的一聲,趕快去查自己的文章閱讀數顯示,發現幾篇都過了1000之後才松一口氣。“如果以後真有幾個、十幾個閱讀那麼可憐,我也要考慮買閱讀數買粉了,不然太難看面子挂不住。”
據了解,目前知名訂閱號一篇文章報價多在3000、10000元之間不等;在淘寶平臺刷百次閱讀區區10元,加上數百個粉絲也不過10幾塊,納入運營成本計算還是很划算的。
契約告訴新京報記者,很多心靈雞湯、笑話、養生的訂閱號必須追求規模效應,因為它們需要按照粉絲數給廣告主報價(例如,按1萬個粉絲幾百元來議價)。另外,微信廣點通廣告平臺的加入門檻是10萬粉絲,也是驅使訂閱號主動“買粉”的動力。
■ 延展
微信“粉絲”價格是微博9倍
新京報記者7月29日調查時發現,儘管當天淘寶賣家表示微信刷閱讀量不再成功,微信公眾號加粉、微信朋友圈點讚等卻未受影響。這些圍繞微信行銷的服務還在淘寶上販賣得紅紅火火。
即便在昨天,微信“刷量”的淘寶店遭遇突然下架,部分經營“加粉”的小店還是可以找到。
一位賣家提供給記者的相關報價是:微信公眾號加粉是15塊500個,在付款一個小時內可以加上;其他賣家的報價也大致如此。賣家均號稱是真實IP,不會掉粉,不會遭遇禁號。
而對於微博行銷賣家的價位劃分則更為成熟。據賣家告訴記者,店內的新浪微博粉絲有超級粉(3元100個)、超精粉(4元100個)、充數粉(10元3000個)、初級粉(10元2000個)、特供粉(10元100個)、地域粉(10元100個)等多個檔次。涉及達人、V號、是否有更新、有頭像。
如此推算,微信公眾號加粉的價位相當於新浪微博上“充數粉”的9倍。與後者較高檔次的“超級粉”持平。
“微博僵屍粉眾多,都是空號;微信不一樣,因為要綁定手機號,都是真實的ID。”知情人士稱。
■ 觀察
微信有意“打壓”訂閱號
一位知名自媒體人認為,放開閱讀數顯示,最大的受益者將是一批草根大號,對於原創類、細分垂直行業類自媒體則是利空。“微博為什麼會由盛轉衰,跟粉絲數、閱讀數、轉發數這些數據的攀比和造假成風大有關係。”信海光稱。他還建議微信把閱讀數的顯示設置為可選項。
但分析人士指出,與微博不同,騰訊不會縱容微信平臺上産生混亂,將積極採取技術手段解決。
契約則認為,微信公佈閱讀數的舉動,恰恰透露了騰訊“扶植服務號,打壓訂閱號”的大方向。“服務號可以有更高級介面,實現更多服務。接入微信小店、微信支付,可以實現屬於微信自己的商業化道路。訂閱號特別是自媒體號顯得不受控制,它們完成了早期教育公眾的作用,對於微信來講意義也就沒有多大了。”
契約稱,微信想要去媒體化,回到商業初衷的意圖越來越明顯。既然不可能一刀切,就制定一些標準,慢慢收緊這個事情。“公佈閱讀數對於微信是一種進步。”契約樂觀認為,馬太效應將很快到來,公眾賬號的品質會得到準確展現,而投機取巧的最終會被拆穿。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