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交易規則想改就改 "山寨幣"涌現潛藏坐莊套利禍心

2014-06-12 10:5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年間漲幅曾超過80倍,一個月內跌幅卻將近40%……正當比特幣在中國這一最大交易市場走上“過山車”行情,模倣比特幣、採取網路電子盤交易的國內虛擬貨幣近期涌現。因其名稱繁多,發行紊亂,被稱為“山寨幣”現象。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國內交易的虛擬貨幣已超百種,年發行總額動輒近億元人民幣;部分“山寨幣”發展線下支付流通功能,市場暴跌造成投資者受損。專家認為,國內正興起以金融權益化為特徵的虛擬貨幣熱,坐莊套利、違規流通及理財風險迭出,成為網際網路金融隱患。

  國産虛擬貨幣層出不窮

  就在以網路虛擬發行、交易為特徵的跨國電子貨幣比特幣大跌的同時,我國模倣比特幣的“元寶幣”、“熊貓幣”等線上虛擬貨幣魚貫而出。

  根據中文虛擬幣行情網站“聚幣網”的資訊顯示,目前在國內可交易的虛擬貨幣達數十種。2014年1月至今,超過20款線上國産虛擬貨幣已宣佈“發行”。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國産山寨幣多模倣比特幣,名稱也花樣百齣:2月2日至3日,兩天內就有“企鵝幣”、“大象幣”、“蝸牛幣”三款國內虛擬貨幣宣佈上線;同時,一些虛擬貨幣事先約定未來發行總量,宣稱的發行總額不乏上億元人民幣。

  以國內虛擬幣中規模較大的“元寶幣”為例,該虛擬幣宣稱年發行520萬枚,記者在其網路交易平臺看到,6月10日報價探至21 .8元/枚,交易量達4.6萬枚。據此計算年內發行總量超過4千萬元人民幣。

  事實上,2014年年初以來,虛擬貨幣炒作從比特幣向其他虛擬貨幣轉移,記者採訪了解到,在炒作獲利誘惑下,“山寨幣”也出現暴漲暴跌等苗頭,造成部分交易者受損。

  29歲的上海籍虛擬貨幣投資者賈某表示,不乏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隱匿歷史交易數據,或宣傳提供保價“回購”。記者在交易記錄中看到,其于2013年11月30日購入總額約8萬元人民幣的“元寶幣”,報價約為119元/枚,12月18日賣出時已跌至26元/枚,幣值縮水近8成。

  此外,不乏虛擬貨幣涉足實物支付、證券發行行為,一些交易平臺已觸及金融權益類交易。

  山寨虛擬幣“元寶幣”的線上交易網站“元寶聯交所”就宣佈,3月8日起發行與在美股上市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特斯拉(T esla)股票掛鉤的證券化投資品。此外,一些虛擬貨幣還在發展代幣支付流通功能,包括宣佈推出國內手機話費充值服務,乃至在一些線上網店中引入虛擬幣支付。

  開個網站就能發幣

  與採取開源自律的比特幣相比,林林總總的“山寨幣”發行數量、生成方式更不規範。

  根據行情交易量數據計算,我國已是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市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在2013年12月發佈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已明確,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印製、發售代幣票券,以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

  然而,各類線上貨幣採取線上交易、撮合報價,品種迭出,大有“方興未艾”之勢。

  總部設在上海的一家虛擬貨幣網站負責人表示,由於虛擬幣採取的電子生成方式屬於代碼共用,架設網站、炮製一款“山寨幣”的成本極低。記者調查發現,模倣比特幣發行一款“山寨幣”,僅需更改數行代碼,數千元就能搭設網站。個別“山寨幣”交易所更堪稱“交易規則想改就改,歷史行情想刪就刪”,一旦行情不妙,平臺立刻出手,或調整交易規則,或是推出“T +0”。

  虛擬貨幣熱背後潛藏的風險不容小覷。

  一方面,交易平臺“超範圍經營”,存在動輒跑路、洗錢、坐莊套利等隱憂。以比特幣為例,2013年10月,註冊地位於我國香港的G B L平臺跑路,卷走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自稱賬戶設在美國的“Bitfloor”宣佈價值25萬美元的比特幣被盜後,也于2013年4月宣佈關閉交易,表示“行情形勢已經失控”。

  而與比特幣相比,“山寨幣”的運作更加不規範。《經濟參考報》記者查閱多家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發現,其備案資質多為電子商務或網路諮詢。但隨著市場規模持續放大,金融權益類交易成為其業務主體,甚至不乏涉嫌違規行為。

  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十條規定,未經依法核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不特定對象公開發行證券。但在一家名為“元寶聯交所”的網站,其以虛擬幣為交易幣種,以拆分持有、權益分紅的方式公開發行理財産品,還定期發起線上股東分紅投票。

  另一方面,“國産”山寨虛擬幣大起大落,帶來的散戶參與風險不言而喻。據介紹,此前多數“山寨幣”通過第三方支付充值、提現,完成充值—交易—套現的資金鏈條。但受到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收緊向虛擬貨幣平臺充值、提現後,目前的主要做法是提供比特幣與“山寨幣”之間的即時兌換,“曲線”繞過監管實現資金轉移。

  然而,當前虛擬貨幣熱超出網路遊戲幣範疇,又不適用金融牌照,這一過程資金存在無監管的風險。如“萊特幣”報價從不到1元/枚一度以每天翻番的速度狂飆。“質數幣”、“比奧幣”等各色虛擬幣也從每枚幾角漲至數十元,但緊隨其後的往往是大跌。“部分行為游離在金融機構之外,資金不能受到金融機構的監管,已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浩然説。

  “無監管”狀態需規範

  專家認為,虛擬貨幣興起,在我國更多是作為遊資易炒作的新品種,作為貨幣缺乏強有力的價值保證,短線炒作雖然短期收益可觀,但是風險很大。

  針對虛擬貨幣證券化、支付化帶來的金融風險,監管部門普遍已加強規範力度。日本政府今年3月明確,虛擬貨幣比特幣不是貨幣,證券公司不得充當其交易仲介或開設專用賬戶。比特幣交易平臺G BL卷款“跑路”期間,虛擬貨幣熱已造成多國投資者受損。

  中國人民銀行此前已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為客戶提供比特幣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服務。“貨幣本身是一種載體,是一種價值貯藏的手段。這种經過個人設計手段産生,能不能有效履行其支付手段,需要歷史回答。”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張躍文認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受熱捧,也從側面説明我國投資渠道單一,普通投資者可選擇的投資方式有限。

  據介紹,對比特幣均採取審慎監管,已是目前多國普遍做法。“以美國監管部門查處的交易機構‘自由儲備’為例,其大部分採用比特幣的都是違法交易如洗錢、武器走私。”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研究員李宇認為,如果缺乏監管,線上“無國界貨幣”有淪為非法交易溫床的風險。

  專家建議,投資者需要冷靜的頭腦。不盲目跟風、量力而行,充分認識其中的風險。而針對虛擬貨幣近年發展態勢,建立、完善統一的虛擬貨幣監管平臺已成為市場新需求。

  張躍文認為,如何保證資金和比特幣的安全,組織交易者是否合法、是否有資質,目前的監管力量還不能有效達到這些地方。比特幣不能跟現實世界主要的流通幣種交易兌換,那麼它的價值連一張廢紙都不如。即使有些國家承認兌換,這種認可也並非永久。比特幣發行隨時都有可能被終止,雖然號稱“去國家控制”,但實際依賴於某些個人和機構。

  作為貨幣發行及政策制定方,中國人民銀行今年曾在官方微博表示,短期不會暫停比特幣交易。不過,種種國內“山寨幣”已超出了傳統虛擬貨幣的“遊戲幣”範疇,有投資者建議,亟待逐步建立及完善虛擬貨幣經營及準入制度。上海華榮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許峰認為,與央行已明確不承認合法地位的比特幣相比,山寨虛擬貨幣數量少、發行主體及方式不透明,受操縱的風險更高。一旦破産、清盤,投資者保護、資本金兌付均是盲區。(記者 杜放)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