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淘寶網拍畢加索 難見實物線上拍賣存“基因缺陷”

2014-05-26 09:4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圖為畢加索版畫拍賣網頁截圖。

  截至24日淩晨,淘寶網一元起拍畢加索的麻膠版畫《臉》,經過166次競價,最終以約115萬元成交。這場競拍讓線上拍賣吸引了足夠的眼球。

  雖然這次拍賣聚集了600余萬微博用戶參與討論,但記者查看拍賣記錄發現,真正參與競拍的僅有少數幾個用戶,絕大多數人還只是“圍觀”。看似來勢洶洶,其實小步緩行,藝術品線上拍賣,有著怎樣的規則,有多大的風險?

  繳納10%保證金,就可以競拍金額在1000元至50萬元的拍品

  追根溯源,1995年,美國artnet.com網站在紐約創立,成為全球首家藝術品線上競價拍賣網站。5年後,嘉德線上正式上線,首次把藝術品和電子商務結合的模式引入國內。近兩年,隨著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上海泓盛拍賣有限公司等傳統拍賣行的加入,藝術品拍賣的網路化逐漸風行。

  經過10多年磨合,線上拍賣的入口已經非常簡便。以嘉德線上為例,只要註冊一個賬戶,就可以隨時參與300元以內的競拍;繳納100元保證金,就可參加1000元以內拍品的競拍;只需按照10%的比例繳納保證金,就可以競拍金額在1000元至50萬元的拍品。在競拍時限內,用戶既可以自己在提高價之上“跳叫”,進行常規競買,也可以授權代理競買,系統會替用戶每次加上最小競買遞增價作為出價,直至拍品價格超過用戶自己所設的最高競價。競拍成功、買家付完款後,網站會安排物流配送。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旭認為,雖然仍處於起步階段,但線上拍賣很有前景,“一方面,相比于傳統拍賣會成本高、場次有限,線上拍賣選擇空間大,拍品數量多、品種豐富,可以大量容納那些價格平實、進不了拍賣會的藝術品;另一方面,只要能上網,買家足不出戶就可以同時競拍,不受時間、空間限制。”

  去年5月底,北京保利聯合藝典中國網及淘寶網首度嘗試線上拍賣,《傅抱石及傅氏家族書畫作品專場》總成交額276萬元,成交率為95.08%,堅定了保利“觸電”的決心。“一位90後花了121萬元買走了其中一幅畫,而且付款很快,讓我們大受鼓舞。”趙旭説。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不間斷,正使藝術品線上拍賣成為一家永不打烊的店舖、永不歇業的畫廊、永不下班的拍賣行。

  專業性太強、難以接觸實物,成線上拍賣“基因缺陷”

  “即使是拍賣會現場,看得見、摸得著,買家還不放心拍品真偽,更何況在網上,只能看看圖片、文字介紹。”在不少人看來,線上拍賣仍顯得不那麼靠譜。

  “這種謹慎十分自然。目前,國內沒有權威的第三方鑒定機構,而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故宮博物院這些機構又不面對市場開展業務,一般都由拍品持有者自證來源合法,或者拍賣機構聘請專家進行評估,十分缺乏組織性和可持續性。”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説,雖然有的線上拍賣能安排場地,提供看實物的機會,但專業性太強成為其“基因缺陷”。因而,相比于淘寶、蘇寧易購等仲介性質的網站,在傳統拍賣品牌基礎上搭建起來的線上拍賣平臺往往更容易取得信任。

  也正是基於信賴度較低,相比于動輒千萬元級別的線下拍賣,線上拍賣的交易金額往往不大。“我們目前推出的拍品價位大都在5萬元以內,1萬元左右的居多,更貼近大眾消費。”藝術宋莊網站總經理朱英傑説,“幾千元錢拍得一位小有名氣的宋莊畫家的作品,將來能升值最好,不能升值,挂在家裏也高興。”在不少業內專家看來,線上拍賣主打中低端藝術品,恰好可以讓藝術以一種更平價的方式,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藝術品不同於一般商品,如果在拍賣及搬運過程中發生毀壞、遺失,損失誰來承擔?華泰財險商險承保部朱驥告訴記者,對於“網上拍寶”,各保險公司目前均不敢輕易涉足。

  朱驥介紹,為藝術品保險涉及藝術品修復、損失評估等專業知識。“專業性太強,保險公司憑自身能力難以把好‘鑒寶’關,風險太難控制了!這也是國內藝術品保險市場始終做不大的原因。”據了解,目前國內各大保險公司只對幾大拍賣行的網上交易提供保險支援,而對普通電商藝術品拍賣仍然避而遠之。

  此外,除了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外,與藝術品線上拍賣相關的法規仍然是空白。據悉,《網路拍賣規程》正在徵求意見過程中,對規則的呼喚已成為業內共識。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