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刷手機乘公交首日乏人問津 手機錢包沒錢途?

2013-07-23 09:20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天起,北京移動正式推出“移動NFC手機一卡通”,這意味著刷手機就能坐公交、去超市購物。不過,記者從移動營業廳了解到,首個上午營業廳的反響並不強烈。業內專家表示,手機錢包目前只是“看起來很美”。

  營業廳現場:諮詢者寥寥

  今天上午9點30分,記者來到接受“移動NFC手機一卡通”業務辦理的木樨園營業廳,以消費者的身份,諮詢如何開通此項業務。“您需要花費20元,更換一張NFC-SIM卡,同時還得有一部支援NFC功能的手機。”儘管略顯驚訝,工作人員還是迅速地給予了回復。

  記者隨後出示手中的三星NOTE1,詢問是否符合要求。“您稍等,因為今天是第一天,我得給您查一查。”1分鐘後,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接受此項業務的只有三星I9308(蓋世3)、三星I9508(蓋世4)、HTC New One(802t)、中興U807N、華為T8950N五款手機,且必須都是行貨、TD版。

  9點50分,記者從木樨園營業廳離開。其間,有人諮詢手機換卡、買新手機,但諮詢NFC手機一卡通業務者,卻一個也沒有。

  用戶反問:“我為什麼要用”

  實際上,叫好不叫座,正成為手機支付的尷尬現狀。

  由於具備便捷性、即時性、貼近性等優勢,手機錢包被市場寄予了厚望。擁有強大用戶資源的三大運營商,也鉚足了勁開發産品,想在市場大蛋糕上分得一杯羹。

  2012年11月,中國聯通宣佈與招商銀行推出“聯通招行手機錢包”産品,聯通用戶可將招行信用卡賬戶內置在手機USIM卡中,在帶有銀聯“閃付quickpass”標誌的POS機上刷手機即可直接進行消費。中國電信也在北京部分加油站啟動了手機錢包業務,中國電信的手機用戶,在更換了具有近場支付功能的手機卡後,即可在與銀聯POS機連接的刷卡器上進行刷手機支付。

  不過,手機用戶顯然並不太買賬。“手機支付?安全麼?比刷銀行卡更方便嗎?如果不是,我為什麼要用?”市民劉小姐反問記者。

  問題1:

  能當錢包用的手機才20款

  記者了解到,目前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的手機支付業務,都需要用戶更換特定的SIM卡,並且擁有一部NFC支付功能的手機。

  北京移動表示,目前支援手機錢包業務的機型只有五款,預計9月底將達到20款左右。北京電信的客服人員也告訴記者,目前支援電信手機錢包業務的機型只有21款。北京聯通的客服人員甚至不知道聯通已經開通了手機錢包業務。“目前在高端智慧手機市場,支援近場支付功能的手機不到10款,太少了。像時下年輕人鍾愛的iPhone手機,就不支援手機錢包業務。”資深電信分析師、飛象網CEO項立剛表示。

  諾基亞體驗創新中心總經理傅蕾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沒有擠進北京移動手機支付“首發陣容”,是因為“諾基亞支援的Windows Phone是一個後起的平臺,而後起的市場有一個過程,包括應用。”同時,她也表示,諾基亞會鼓勵開發者把好的應用都移植到WP平臺上,不過,這需要企業“投入很大的資金、精力、技術、資源等”。

  問題2:

  不具備不可替代性

  除了機型少,項立剛表示,手機錢包之所以發展緩慢,另一個原因是對客戶有一定的使用門檻。用戶想用手機錢包,一是得跑趟營業廳,花錢更換一張SIM卡,二是還得有一部支援NFC的手機。“用戶會想,如此麻煩,我有沒有用它的必要?我直接刷一卡通不是也能坐公交?”艾媒諮詢董事長張毅則表示,“運營商應該告訴用戶,手機錢包有何獨特性。”若想推動手機錢包的發展,從運營商角度,必須加快改進産品,創造出手機錢包的顛覆性。“舉個例子,微信為什麼受歡迎?因為它比語音通話省錢,流量小,又很前衛。手機錢包也得找出這種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他也提出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可考慮適當加大對終端設備的前期補貼,對於在手機中加入NFC模組的製造廠商,給予適度傾斜,推進它研發具備NFC功能的手機的積極性。

  關鍵詞

  NFC近場通信,又稱近距離無線通信,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在十釐米內)交換數據。(記者 趙瑩瑩)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