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天下公司“名家專欄”之《老穆知行》,營銷專家穆兆曦為您評說:微博發展遭遇瓶頸,發展之路前途未卜。
穆兆曦:2009年底,新浪率先開啟了國內市場的微博大門,引爆微博這一社交平臺,成功顛覆了傳統的門戶模式,輕松制造熱點,吸引草根眼球,實現了更低成本、更廣受眾的傳播和消費,從而迅速興起了一股“微博熱潮”。一時間硝煙四起,除四大門戶網站外,搶佔微博市場的更有開心網、百度i貼吧、中國移動、人民網、新華網等等,微博的用戶量也迅猛增長,截止到2013年,僅騰訊和新浪微博注冊量就已經超過十億用戶。
然而,互聯網市場瞬息萬變,自2012年底,微博發展開始進入衰退期,用戶量驟減、活躍度降低,各類微博網站陷入苦苦掙扎。微博自身的發展遭遇瓶頸,似乎瀕臨滅亡的邊緣。
一直蓬勃發展的微博,緣何開始走下坡路?
1.只顧圈地、盈利,忘了用戶才是微博發展的基石。新浪迫于盈利壓力,微博中不斷插入廣告位,濃重的商業氣息大大影響了用戶的體驗感;尤其在阿里巴巴入股後,新浪微博開啟了高速的商業化發展模式,微博里的淘寶廣告也充斥進來。背靠阿里巴巴這棵大樹,新浪微博希望通過社會化營銷產品快速變現。可新浪微博的廣告投放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到用戶感受,倣佛是將淘寶直接生拉硬拽到了微博上。同樣,騰訊微博的“微賣場”導致廣告刷屏也引起了用戶的反感。
2.創新減少,功能越來越復雜龐大,不夠聚集及彰顯特色。微博的新鮮期已經過去,而現有的功能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期待。互聯網產品司空見慣的復制功能繁雜,用戶的使用率降低。
3.話語權被綁架。微博雖為公開的話語平臺,但其背後的隱形操作,還是不免讓人質疑話語權問題。針對微博部分敏感話題,很多草根用戶都會出現莫名刪帖或關閉現象,這種被剝奪的話語權引發草根用戶不滿。
4.信息泛濫,真假難辨。微博的信息源來自微博主,他們對微博傳播能力有著極大影響。大量傳播的二手材料信息,再加上刻意制造的謠言、炒作,更加降低了微博信息的可靠性。再加上大號被收買、水軍泛濫,更導致了信息的真實性備受質疑。
5.受其他新銳產品衝擊。新銳產品不得不說微信,當APP的體驗向手機化智能化轉移的趨勢下,微信迎合了用戶的體驗和營造“信”時代。大家在自己信任的朋友圈可以輕松互發文字、圖像和語音信息。這些新的功能擠壓了微博發展的空間。
那麼,微博該如何突破瓶頸?
1.重視用戶體驗。用戶量是微博發展的根本,無論是想走上商業化道路,還是搶佔微博的霸主位置,吸引用戶、增強用戶體驗才是關鍵。讓普羅大眾說真話,這是微博的原本精神,返璞歸真才是根本,並進一步升級微博現有功能,通過開發創新增加平臺含金量,提升微博用戶的黏性。
2.關注品牌公信力,加強信息安全管理。推進微博實名制,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創建身份識別,這能有效控制和管理利用微博的詐騙、造謠等問題。增加用戶對微博的信心,打造真正公開、真實、負責任的信息平臺。
3.明確定位,利用自身優勢走出適合自己的差異化發展道路。新浪最終的發展方向是建立社交網站,騰訊更重視內容打造,是要回到微博鼻祖twitter的簡介模式中去。這兩條路是基于自身發展做的改變調整,卸下多余的包袱是明智之舉,找到方向,重新上路。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