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海峽西岸  > 正文

福建自貿區掛牌在即 突出“僑、臺、海”三大優勢

2015-03-31 08:54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報記者 吳亞東 本報實習生 王瑩

  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進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其中,福建自貿區憑藉閩臺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地緣優勢,將總體戰略定位設定為打造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兩岸經濟合作的示範區、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的新高地。

  隨著總體方案的通過,福建自貿區掛牌在即。而在此之前,自貿區的各項籌備建設工作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諸多政策紅利初顯。

  福建自貿區有福州、廈門、平潭三大片區,從今年2月份開始,三大片區陸續公佈實施了推廣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可複製改革試點經驗工作方案。

  根據方案,上海自貿試驗區在投資管理領域、貿易便利化領域、金融領域、服務業開放領域、事中事後監管措施這五大領域的改革試點經驗,將在福州片區範圍內全面複製推廣。而廈門片區推廣上海自貿區可複製改革試點經驗共有35項,平潭片區複製上海自貿區經驗共計51項,所有試點將於今年內完成。

  福建省省長蘇樹林表示,福建自貿區將突出對臺優勢以及和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結合。企業進入自貿區以後,投資貿易更加便利,投資準入更加清晰,投資備案也更加簡單,這才是真正能讓企業留下來的制度環境。他還強調,突出制度創新,不僅可以推動自貿區本身發展,也可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帶動其他地區發展。

  經驗可複製

  制度要創新

  福建要用好“對臺牌”,讓自貿區適應福建實體經濟的需要,不要完全複製上海自貿區的經驗。自貿區的經驗可以複製,但自貿區的建設不能同質化。

  今年2月15日起,作為福建自貿試驗區標誌性改革事項的“一口受理”綜合服務平臺先後在廈門、平潭、福州三個片區順利試運作。

  該平臺中的“一表申報”服務,可以將商務、工商、質監、稅務等部門需企業填報的數十條資訊匯總于一表,企業在網上就能一次性填寫申報內容,免去了過去重復填報相同資訊的麻煩。這一便利舉措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尚未開展,屬福建自貿區的創新之舉。

  3月26日,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在全國範圍率先實施“一照一號”登記改革,實現了“三證合一”。當天,共有8家企業獲頒“一照一號”的營業執照。

  此前,福建自貿區的“一口受理”綜合服務平臺提供了“一照三號”服務,將企業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及其對應的二維碼合為一照,申請人持該照即能替代現有的三證對外開展經營活動,相比較上海自貿區已經是一大突破。

  “一照一號”登記制度將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即一個企業終身只有一個代碼,符合條件的申領企業將在3個工作日內拿到核發的“一號”營業執照。

  據平潭綜合實驗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招商局局長馬冬根透露,平潭片區也提出首批創新試點共計72項,包括“推進政府管理模式創新、培育新型商業形態、共建兩岸産業園區、開展兩岸融合綜合試點、推進金融領域開放、探索自由港運作模式、建設國際旅遊島、保障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創新。

  福州片區:

  發揮“兩馬”特色與“海絲”相連

  福州市市長楊益民表示,“僑”、“臺”和“海洋”是福州躋身自貿試驗區“國家隊”的最大資本。基於這些優勢,福州片區將立足於自身功能定位,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實現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海絲”重要經貿平臺、兩岸金融創新合作示範區和兩岸服務貿易合作示範區。

  據福州市自貿辦工作人員介紹,除了已推進建設的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外,福州還將力爭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基金,著力打造“海絲”建設重要平臺。

  在福州片區中,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強化兩岸高新産業合作、服務貿易合作,突出兩岸及東盟海洋經濟合作,建成“海絲”建設核心先行區。福州保稅港區則充分發揮天然深水良港、海鐵聯運及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優勢,對接臺北、臺中自由經濟示範區,重點發展國際物流、國際航運、加工貿易等業務。

  福州片區面積為31.26平方公里,其中有22平方公里都在馬尾區。福州市馬尾區區長許毅青日前表示,要緊抓自貿區機遇,突出兩岸融合發展的主線,全面提升對臺交流合作。

  在2014年,馬尾對臺交流合作不斷深化:與臺灣電機電子同業公會簽訂兩岸戰略合作協議;從臺灣引進“微創人工關節置換”先進醫療技術;馬尾馬祖旅遊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兩馬”航線運營700航次,運送旅客4.2萬人次;對臺貨運量達767萬噸,同比增長135%。

  馬尾與馬祖一水相連,許毅青提出,發揮船政文化“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作用,成立“兩馬”一站式審批服務中心,創建“兩馬”旅遊合作示範區;恢復“兩馬”季談會,繼續辦好“兩馬同春鬧元宵”、“兩馬”體育聯誼賽等系列活動。

  接下來,馬尾還將著力對接臺灣高科技園區,加速兩岸産業融合發展;拓展兩岸金融合作,設立閩臺區域股權投資基金,爭取臺資銀行在馬尾設立支行,建設兩岸海洋金融合作銀行。同時構建臺灣特色綜合商貿中心,強化對臺海上貨運直航港口功能,發展過境旅遊,爭取臺灣居民入境72小時免簽注。

  平潭片區:

  兩區效應疊加打好“對臺牌”

  蘇樹林此前表示,福建離臺灣最近,臺資企業對投資環境要求最苛刻,對政策也“吃”得最深最透。“我們在試驗區的發展中高度關注臺資企業的發展需求,由它們的需求來引導試驗區的自主創新。如果我們的試驗區讓臺資企業滿意了,那麼其他企業基本上也就滿意了。”

  平潭島是大陸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一個地方。面積為43平方公里的福建自貿區平潭片區,被具體劃分為港口經貿區、高新技術産業區、旅遊商貿區3個功能區。2014年7月15日,平潭封關運作,啟動實施“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海關特殊監管模式,成為大陸面積最大、政策最優、唯一兼顧居民生産生活的特殊監管區域。

  “平潭自貿區充分發揮‘自貿區+試驗區’疊加優勢,突出先行先試,突出兩岸合作窗口、國家對外開放窗口的作用,著力打造兩岸主平臺、主通道、主樞紐。”平潭綜合試驗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周青松表示,平潭自貿區將重點建設自由港和國際旅遊島。

  他認為,與其他片區的功能定位比較,平潭片區有3個特色:一是平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在平潭綜合試驗區基礎上開展試驗,在政策上可以實現疊加;二是平潭突出面向自由港方向發展,在推進投資貿易自由、服務貿易自由、航運自由、人員往來方面更加開放;三是突出兩岸融合,臺胞在就業生活方面享有更多優惠政策。

  據平潭自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平潭自貿區“試驗區+自貿區”的兩區疊加優勢,體現在既有綜合試驗區的一套特殊體制機制安排,又有自貿區所賦予的制度創新試驗平臺;既有可複製的創新經驗探索,又有全國獨創的對臺融合政策。

  在對臺商品、人員、行業全方位開放方面,平潭將充分發揮綜合試驗區稅收優惠政策作用,進一步培育臺灣免稅商品市場,加快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兩岸海運快件、海西隔檢中心等發展和完善,建立“物暢其流”的臺貨市場大通道;進一步開通平潭至臺灣本島的直航航線,通過試點卡式臺胞證、臺車入閩等,方便臺胞通行兩岸;推動臺灣的服務、資金、人才等各類要素在平潭集聚,深化兩岸産業融合。

  廈門片區:

  “海陸”聯動助推兩岸融合

  根據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福建省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的定位是建成兩岸區域性的金融中心、兩岸服務中心、東南航運中心。

  作為福建自貿區最大的片區,廈門片區由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和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核心港區域組成,二者功能區分明確。

  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以象嶼保稅區和象嶼保稅物流園區為核心。該功能區將主要側重整合兩岸資源和服務優勢,以空港、海運為基礎,在兩岸國際貿易方面開展一系列先行先試,著力打造成為金融、高端商貿、服務貿易為主的綜合性平臺。

  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如今經過港口資源整合,已經成為國際遠洋轉机港口。未來,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將著力提升廈門集裝箱幹線港地位,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船舶技術等各類航運服務機構,著力推進港口轉型升級,成為面向兩岸、著眼全球的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據廈門市海滄保稅港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經有不少臺灣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前來了解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的有關情況,有些金融機構已有進駐打算及意圖。

  在對臺方面,廈門片區有多項金融舉措。金融領域將擴大開放,力爭降低臺資金融機構準入和業務門檻;建立與試驗區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完善人民幣涉外賬戶管理模式,簡化人民幣涉外賬戶分類;簡化試驗區內經常項目收結匯、購付匯單證審核;建立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與兩岸金融中心建設聯動機制。

  此外,廈門與臺灣金門島隔海相望。廈門片區還將在新常態下對兩岸産業深度對接轉型發展新路徑、兩岸合作參與國際産業競爭新模式、創新兩岸交流交往新機制三方面進行創新,最大限度實現兩岸投資貿易便利化,打造兩岸共同參與國際合作競爭的新平臺,並深化與金門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實施更加便捷的兩岸人員往來政策和管理辦法。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