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200份食品樣品逾4成超標 揭秘舌尖上的塑化劑

2014-10-13 09:24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揭秘舌尖上的塑化劑 

200份食品樣品逾4成超標 揭秘舌尖上的塑化劑

  記者調查200份食品 逾四成超標

  這些物品可能含有塑化劑

  保健食品

  指甲油

  兒童玩具

  飲用水

  臺灣飲料、酒鬼酒等風波,讓“塑化劑”這一本陌生的化學名詞,引起廣泛關注。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塑化劑並未走遠,其仍在化粧品、保健食品、兒童玩具中存在,一份檢測報告甚至顯示,200份食品中,逾四成超出國家規定限量值。

  塑化劑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並促使女性性早熟,長期大量攝入可能導致肝癌。專家表示,要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涉“塑”數據,不應成為一個讓公眾疑慮的“黑匣子”。

  檢測塑化劑

  廣泛使用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嚴禁添加到食品中,但允許使用在食品等包裝容器中,很容易産生遷移,我國衛生部門對3種塑化劑的最大遷移量進行了明確規定。

  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地200份食品檢測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塑化劑,一種有87份樣品超限,另一種有16份食品超限,共佔樣品比例逾四成。這份發佈于《中國衛生檢驗雜誌》上的相關數據也引起業內人士的密切關注。

  “涉及檢測的相關食品,都是在杭州市場上隨機購買,且是出廠檢驗合格、並准予銷售。”杭州市疾控中心理化檢驗科工作人員樊繼彩博士説,包括食用油、油炸食品、茶葉、面製品、木耳等消費者常購買的産品。

  檢測結果顯示,塑化劑在油脂類産品中比非油脂類産品中更容易溶出,且在食品中的污染較普遍,不止來源於包裝材料,在食品的生産、運輸以及保存過程中都會遷移。

  揭秘塑化劑

  我國將5種塑化劑列入了化粧品的“黑名單”,也對食品中遷移量做出規定,但只要和塑膠有長時間接觸,塑化劑的身影就很難避免。公開數據顯示,包括指甲油、飲用水、保健食品、兒童玩具中,檢出禁用成分、或塑化劑超限的現象並不少見。

  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研究者在浙江省11個地市的藥店採樣了24批兒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8批檢出塑化劑,一批超限近3倍;中山大學藥學院有關研究指出,靈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葡萄籽油等塑膠瓶裝的中藥油脂都有超限……

  對塑化劑有十多年研究的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告訴記者,加熱路邊的塑膠瓶裝豆漿,用塑膠袋直接裝油炸食品,都可能導致遷移;一些食品即使沒有接觸過塑膠,也可能含有大量塑化劑,就是塑膠大棚腐爛污染了土壤。

  然而,由於標準缺失、執法力度弱、企業重視度低,塑化劑的問題卻常常被監管和企業忽略。“2011年臺灣塑化劑風波鬧得最兇的時候,我們一年檢測了幾百例,可這兩年我們每年只接到幾起企業委託的檢測。”一家食品檢測公司工作人員説。

  告別塑化劑

  現在到底有多少日用品中可能含有塑化劑?是否到了危害健康的臨界點?在被曝光兩年之後,今年6月國家衛計委關於白酒塑化劑的風險評估結果出來,認為對飲酒者的健康風險處於“可接受水準”。

  “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取決於攝入量和攝入時間的長短,但‘內情’不能總是秘而不宣或‘姍姍來遲’。”厲曙光説,無論是監管部門、研究機構還是行業協會,都必須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與歐美相比,我國對塑化劑標準、範圍的研究還比較滯後。美國2009年實施“鄰苯二甲酸酯行動計劃”,對8種毒性明顯的塑化劑加強管控;且對玩具、兒童用品、可食用産品甚至工作環境中的塑化劑含量都有明確限制。(新華社記者 周琳 張樂)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