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廣西玉林:政府和民間從沒組織過"狗肉節"

2014-06-09 08:15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還有半個月,就要到夏至節氣了。人們通常所説的“夏至荔枝狗肉節”正是在這個時候。隨著這一日期的臨近,近來,在網路上有很多網友呼籲取消所謂的“玉林狗肉節”。不少網友都在轉發這樣一條內容“我在某地,我反對6.21玉林狗肉節,請取消狗肉節。可以不愛,請別傷害!”同時配有一張小狗眼角挂淚的圖。

  所謂的“夏至荔枝狗肉節”是怎麼來的?在廣西玉林當地,民間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的説法,意思是,在夏至食用狗肉,能抵抗疾病入侵。另外,夏至期間,正值鮮荔枝上市,當地還有“荔枝就狗,越吃越有”的説法,這樣一來,逐漸就被叫成了所謂的“夏至荔枝狗肉節”。此前,有媒體報道指出,這一天,要吃上萬條狗。

  廣西玉林市政府昨天對此做出的回應是,所謂“夏至荔枝狗肉節”只是個別商家和民間的一種説法,是當地人夏至聚會的一種形式,政府或社會組織都從沒有舉辦過任何形式的此類活動。

  不過,對於這個所謂的“狗肉節”的爭議卻仍然存在。愛吃狗肉的人和愛狗人士的態度截然相反。一方普遍認為,這是當地的飲食傳統習俗,其他家畜家禽的肉能食用,為什麼偏偏不能吃狗肉?一位玉林市民的觀點:

  市民:我是支援荔枝狗肉節的,首先是有傳統,各個地方吃狗的也不少。狗和豬牛一樣,同樣是動物,有什麼不能吃的呢。愛護動物的人可以抵制,可以不吃,但是不能影響我們。

  另一方的普遍觀點是,狗是伴侶動物,不應該食用,不好的習俗應該停止。

  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而北京小動物診療行業協會理事長,獸醫博士劉朗表示,即便是就把狗肉當做一種食品來看,狗肉節食用狗肉的行為也是有食品安全隱患的:

  劉朗:其實我不是一個狂熱的動物保護人士,至於吃不吃狗肉對於我來説還都能接受。但是有一點,作為一個食品來説,無論是養牛行業、養豬行業在養殖的時候是完全建立一個養殖檔案,一定要載明畜禽的品種、數量、繁殖記錄、標識情況、來源和進出場日期。還有檢疫、免疫、銷售情況,這是一個特別嚴格的過程。我們現在犬的養殖恰恰是沒有這一點。

  劉朗認為,和比較大眾化的食用家畜,比如雞、牛、羊,食用犬只是小眾,犬只來源難以保障:

  劉朗:哪一家公司標榜自己有大量的養殖,有上千條的狗一定不是現實的。有些號稱自己是肉狗,其實是在出售種犬來賺錢。從盈利的角度是不太可能實現。養狗如果體成熟需要8個月的時間。實際上成本是不太可能實現的。犬是一個小眾,實際上沒有形成一個大的生産鏈。這些狗收購來或者盜取的狗,他們也從來沒有接受過治療。

  一位食用狗肉的玉林市民介紹,他們喜歡食用養殖的肉狗,但對於狗的來源,他表示這要靠政府部門監管了,而他自己是通過食用的味道來判斷:

  市民:我們一般只吃那種肉狗。養殖的肉狗味道比較好一點。來源其實各個地方都有。如果是那種盜取獵殺野狗,或者是偷盜寵物犬來作為狗肉的話,是吃的出來的。是一個攤位,我想至於監管的話應該是政府部門做的事。

  劉朗指出,如果來源不能保障,食用的狗肉中可能有藥物殘留,危害食客健康:

  劉朗:我們一些動保組織跟我説,劉醫生,你能不能跟我們説説這個人吃了這個狗就會得狂犬病?不會。為什麼?因為中國人食用食品有一個習慣,一定是高溫煮沸的,即使有這類的東西,同樣也是高溫能夠殺死的。在真正吃的過程中,藥物殘留、抗生素殘留,還有一些是毒麻藥品的殘留可能在高溫中達不到分解,對人産生危害。

  日前,江蘇徐州警方查獲了一批沒有檢疫證明的活犬。經查,狗都是收購來的,準備送到屠宰點,這些狗沒有任何衛生檢驗檢疫證明。

  劉朗指出,在“狗肉節”期間,大量活狗運輸、交易、屠宰,這些環節中,如果犬只沒有經過檢疫,操作人員也可能感染疾病:

  劉朗:更多的危害是什麼?是在運輸的過程中,運輸的人員在操作的過程中。最讓我值得擔心的是屠宰環節,對於這些工人來説,他們在屠宰操作過程中如果沒有很好的防疫設施。如果在操作過程中有黏膜的損傷,在接觸動物過程中就有可能把人獸共患的疾病傳染給他,有可能是狂犬病。

  對於如何規範肉品生産經營行為,廣西玉林市政府也表示,將開展肉品安全專項整治,加強源頭監管,落實檢驗檢疫制度,嚴禁在街面上屠宰,並且將嚴厲打擊偷盜狗類犯罪行為。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