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包裝上的化學品危害食品?有專家認為誇大其詞

2014-04-17 08:37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食品包裝 小心化學劑

  還記得雙酚A嗎?“嬰幼兒奶瓶含雙酚A可能誘發早熟”事件已經過去快三年了,奶瓶安全的國家標準依然遙遙無期。近日,由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編制的《嬰幼兒奶瓶安全要求》企業聯盟標準終於發佈,填補了我國奶瓶産品國家和行業安全標準的空白。

  日前,美國科學家喬·阿德通吉在《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食品包裝、儲存和處理過程中所使用的化學品可能會對人類的健康産生長期危害。

  包裝上的化學品危害食品?

  阿德通吉表示,很多有潛在危險的化學品都是在食品接觸材料中被發現的,其中包括罐頭的內側涂層、折疊紙箱的覆膜以及玻璃瓶的密封蓋等。有少量的化學成分會通過這些材料滲透到食品上。而隨著溫度的升高、食品儲存時間的延長以及某種類型的包裝材料的採用,化學品的擴散速度會更快。

  據阿德通吉介紹,目前已在食品包裝材料上發現了4000多種化學品。比如石棉在美國可以作為間接食品添加劑被使用在橡膠中,而致癌物質甲醛則被廣泛地應用於PET塑膠瓶中,只不過含量較低而已。而PET塑膠瓶則是碳酸飲料最常用的包裝材料。此外,甲醛還可以通過用三聚氰胺甲醛製成的食具滲透到食品上。

  有專家認為是誇大其詞

  也有專家並不同意阿德通吉的觀點,阿德萊德大學藥理學家伊 恩·馬斯格雷夫認為,阿德通吉的論文誇大了食品包裝中甲醛的危害性。他表示:“很多食物含天然甲醛,分解100克蘋果中的甲醛需要至少20公升聚酯瓶裝罐的礦物質水,照此説來,新鮮蔬果也應註明‘可能致癌’。”“我們不可輕視有害包裝材料對食物的潛在污染,但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這篇論文沒有關注生理學及其他健康危害,而是一味強調甲醛微量滲透的危害性,很容易引起人們不必要的擔心。”

  低劑量化學劑研究不夠深入

  墨爾本大學的名譽教授伊恩·雷伊表示,雖然化學品的危害早已被人們所熟知,但人們對低劑量化學品長期危害的研究還不太深入。但很多廠商已經感受到了來自市場和消費者的壓力。比如含雙酚A的嬰幼兒奶瓶已經不能銷售,而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鹽也已經從很多食品的包裝中消失。

  雙酚A也好,塑化劑也罷,都是由食品包裝引起的。迄今,塑化劑來源和危害依然説不清道不明。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表示,食品中的塑化劑來源比較複雜,而且這種物質本身具有易遷移的特性,經過他們多輪調查、排查和深入分析,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接觸食品的塑膠容器、管道、包裝材料和密封材料遷移入食品。第二是環境中的塑化劑對食品的影響,比如土壤、水中存在的塑化劑也可能進入食品鏈來影響食品。

  至於塑化劑的危害,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給出的答案是,塑化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取決於攝入量大小和攝入時間的長短。國際上的動物實驗表明,長期大劑量攝入塑化劑具有內分泌干擾作用和生殖毒性,但是目前還沒有人體受危害的臨床病例。從確保人體健康的角度出發,根據國際權威衛生健康評估機構的研究結果,成人終身每天攝入DEHP不超過3.0毫克、攝入DBP不超過0.6毫克,不會造成健康危害。文、圖/記者 梁紅舉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