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勾兌做不出高檔白酒 “快行銷”加快白酒死亡

2011-12-20 09:39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春節、元旦將至,宴請、送禮開始越來越多,白酒銷售進入黃金季。然而面對市場上形形式式的白酒消費品,和琳瑯滿目的白酒廣告,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會陷入一個“快”行銷的陷阱。

  什麼是白酒快行銷?中國的白酒3000年曆史,側重講求文化積澱與情懷,但快行銷的核心卻是“賺快錢”。

  假如説側重快行銷是“偶像派”,而重品質則可以視為“技術派”。目前數萬家的白酒生産企業,其實也不外乎這兩大流派。然而,消費者在選擇白酒産品時,如何明辨孰優孰劣呢?

  消費者為鉅額廣告費用買單

  “採用快行銷方式的白酒品牌,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擴大市場,不惜‘買斷’一些目標賓館酒樓的白酒供應權,以獨家供應商的身份將其他競爭品牌擋在門外。又或,在超市以‘入場費’+‘堆頭費’的特殊手法,令自己的産品在貨架上突圍而出。”白酒業資深人士顧軍稱。顧軍指出,終端渠道的“買斷”費用,少則十余萬元,多則近百萬元。

  “與此同時,報紙、電視、網路,甚至你吃飯的餐廳和酒樓,快行銷産品的廣告可以説滲透得無處不在。快行銷的策略就是用廣告轟炸和地面渠道配合,以最快的速度砸出一片市場,借機賺到更多快錢。”白酒業資深人士顧軍稱,之所以這種快行銷的品牌能突圍而出,一方面,因為廣告酒銷售提成比例最高,必定是商超售貨員花最多唇舌、隆重推介的産品,而且當中大多數是勾兌白酒;另一方面,傳統的消費慣性認為,市場表現活躍、廣告隨處可見的品牌,才是信得過,靠得住的白酒品牌。

  然而,事實是否正如華麗的廣告語所言?顧軍坦言,“簡單的商業邏輯是,品牌對廣告和渠道的大幅投入,大大增加了産品的行銷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埋單的始終是消費者。”

  快行銷品牌“曇花一現”

  加快行銷,加速死亡的例子在白酒業並不少見。上世紀90年代,秦池曾連續兩年奪得CCTV的廣告標王。然而,當時秦池的原酒生産能力只有3000噸左右,由於盲目拓展市場,生産水準明顯跟不上,它從四川邛崍收購大量的散酒,再加上他們本廠的原酒、酒精,勾兌成低度酒,然後以“秦池古酒”、“秦池特曲”等品牌銷往全國市場。秦池各地收酒事件被媒體曝光之後,秦池的廣告光環迅速褪去,虛假繁榮的市場也轟然倒塌。

  秦池三幾年間的過山車行情,在今日的白酒界仍在上演:某品牌廣告酒五年前在廣東珠三角餐飲市場登峰造極,引一大批商標跟隨者,一場商標戰之後,這個品牌近乎銷聲匿跡。另一白酒餐飲渠道明星,由品牌商委託湖南白酒廠貼牌生産,三四年前銷售額最高峰可達10億元,然而過於重行銷,酒質不過關,最終也被清理出市場。白酒日益倡導理性消費,“行銷派”註定難逃三五年風光,三五年消亡的命運。

[責任編輯: 李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