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月20日電 (記者 李焯龍) 大腸癌近年是香港癌症第二號殺手,每年超過1900人因而死亡。在15日公佈的2014年《施政報告》中,香港特區政府將資助較高風險的群組接受大腸癌篩檢。香港中文大學20日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此舉長遠可減低香港的死亡率及醫療開支。
香港每年約4450宗大腸癌新增個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亦留意到大腸癌對香港市民健康的威脅。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指出由於人口老化和生活習慣改變,香港的大腸癌發病率持續上升,在2011年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
據介紹,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聯同醫院管理局正在進行研究,並於今年展開大腸癌篩檢先導計劃的籌備工作。
多年來,中大為提高香港巿民對大腸癌的關注,以及提倡市民儘早檢查,早在2008年5月推出全港性的大腸癌檢查計劃。
20日,中大公佈這一項計劃的最新數字。截至2012年12月,中大一共為逾1萬名年齡介乎50歲至70歲、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市民,完成大腸癌檢查。當中,1512名、約14%參加者證實患有癌症或癌前病變。
本身是腸胃科專家的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早期的大腸癌是完全沒有症狀,很多市民發覺時病情已很嚴重。故此,大腸癌篩檢可幫香港市民預防癌症,及早根治。
陳家亮表示,目前香港的大腸癌最高危群組是65歲至75歲人士;去年統計中,患病比率升幅最高。另外,家族曾有人患大腸癌,以及肥胖、糖尿病、心臟病、抽煙的人士也是大腸癌“高危”一族。
陳家亮相信,大腸癌對香港市民威脅越來越大,與其生活飲食習慣西化有關,“平日多吃紅肉、高溫煮熟的肉類,相對較少吃谷麥。”
陳家亮強調,若以大便隱血測試為篩檢方式,安全亦無創傷性,而且成本較低,只需約100港元。若測試結果呈陽性,市民才需接受進一步的大腸鏡檢驗,確定病情。
在新加坡、韓國及臺灣等地,普及的大腸癌篩檢早已實行。陳家亮表示,據國際文獻指,大腸癌檢查(大便隱血測試或大腸鏡檢驗)能有效減低死亡率達70%。(完)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