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商業銀行多管齊下 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2022-11-02 08:28: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人民銀行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20.9萬億元,同比增長41.4%,高於各項貸款增速3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截至6月末,我國綠色債券存量規模1.2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位。

  中國綠色金融市場對全球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提高,而商業銀行是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我國商業銀行多管齊下,通過發力綠色信貸、綠色債券以及創新各類金融産品等方式,更好地支援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和低碳轉型。

  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支援綠色低碳發展

  根據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最新數據,2022年6月末,人民銀行通過創設碳減排支援工具和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兩項工具分別向金融機構發放低成本資金1827億元和357億元,支援金融機構發放相關貸款3045億元和439億元,帶動減排二氧化碳當量逾6000萬噸。

  碳減排支援工具和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兩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于2021年11月創設,兩大工具精準直達,正撬動更多銀行資金投向我國綠色低碳領域。

  以碳減排支援工具為例,該工具聚焦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三大領域,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的相關企業發放碳減排貸款後,可向央行申請資金支援。人民銀行可按貸款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援,利率為1.75%。

  福建某海上風電企業擬開發“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項目”,該項目係福建省首個國家能源局批復的海上風電項目,建成投産後每年可提供清潔能源約22億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4.9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106萬噸、二氧化硫0.62萬噸、氮氧化物0.31萬噸。

  得知這一情況後,中國銀行莆田分行主動到府了解企業資金需求,並開啟綠色通道快速審批放貸,15天內完成授信,目前已投放碳減排貸款2.87億元、期限長達17年,並充分運用碳減排支援工具政策紅利,調減該筆貸款利率至LPR下浮120個基點,為項目建設提供低利率、長週期信貸資金保障。

  綠色金融債券對標中國綠債新原則

  綠色金融是經濟綠色轉型的重要推手,綠色債券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7月,《中國綠色債券原則》正式發佈,這是首個融合中國實踐情況與國際標準的綠色原則框架,推動中國綠色債券市場邁上規範化、標準化、國際化發展的新階段。

  “在募集資金用途方面,《中國綠色債券原則》要求綠色債券的募集資金要100%投向綠色項目,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變化,利於提升綠色債券的‘純度’,有助於提升投資者信心。”摩根大通中國債務資本市場主管陳潔表示。

  而伴隨著《中國綠色債券原則》的發佈,銀行紛紛發行對標該新原則的綠色金融債券。9月1日,招商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簿記發行2022年第二期綠色金融債券,這是全國首單適用《中國綠色債券原則》的商業銀行綠色金融債券。國家開發銀行10月13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面向全球投資人成功發行120億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本次發行嚴格按照《綠色債券支援項目目錄(2021年版)》篩選募投項目,同時自願遵照《綠色債券原則》和《中國綠色債券原則》,募集資金將主要優先用於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城鄉公共交通系統建設和運營等綠色項目,經第三方機構獨立評估認證,環境和社會效益明顯,綠色等級為G1。

  另外,農業銀行近日發行20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本期債券募集資金所對接的綠色信貸項目,不僅滿足《中國綠色債券原則》,還對標最新發佈的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更新版)》,是該目錄下最大規模綠色金融債發行。

  陳潔此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雙碳”目標之下,中國支援綠色債券發展的相關政策持續出臺,制度不斷完善,為市場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與此同時,綠色債券在二級市場具有很好的流動性,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下,這一類投資標的表現相對比較穩健,投資者投資意願更強,形成了讓資金進一步流入綠債市場的正向迴圈。

  綠色金融産品服務不斷創新、豐富

  人民銀行日前發佈題為《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助力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的文章稱,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産品和服務是滿足市場主體多樣化需求、豐富和優化綠色金融市場供給結構的重要基礎。

  綠色信貸是綠色金融産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的産品也不斷推陳出新。近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作為銀團獨家牽頭行和可持續發展協調行,在市場上率先發放可持續發展掛鉤銀團貸款。

  可持續發展掛鉤銀團貸款是指通過銀團貸款條款激勵借款人達成預設的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SPT)的融資工具。本次銀團貸款對象為華能天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銀團貸款將貸款利率與企業預設的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清潔能源項目投放金額、裝機規模、二氧化碳減排量相掛鉤,在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激勵其加快在清潔能源項目的資金投放,提升企業綠色發展的動力。

  另外,隨著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理念的逐步深入,ESG主題銀行理財産品繼續擴容。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此前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顯示,2022 年上半年,理財市場累計發行ESG主題理財産品43隻,合計募集資金超200億元,截至2022年6月底産品存續134隻,存續餘額1049億元,同比增長1.44倍,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多家商業銀行正在紛紛探索建立“個人碳賬戶”體系,通過積分、權益兌換等機制,激勵客戶自覺踐行綠色行為。如中信銀行推出的“中信碳賬戶”包括碳賬戶開通、碳減排量記錄、碳值社交分享、低碳科普、低碳知識小問答、碳排放計算器等功能模組,並識別和引入電子信用卡申請、電子帳單、線上生活繳費等特色金融場景。(記者 張莫)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