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聽,跨境電商的“生意經”

2022-11-01 09:3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進出口總值31.11萬億元,同比增長9.9%——近日,前三季度外貿數據發佈。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2.0%,拉動GDP增長1.0個百分點。中國外貿再次展現韌性與活力。

  不過,國際形勢變幻,外貿發展環境日趨複雜,不少外貿人感到“並不輕鬆”。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不久前表示,“外需的增長放緩,是當前外貿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

  挑戰之下,一批外貿企業借跨境電商發展的“東風”開拓國際市場。中國跨境電商也不斷向前邁步:2020年增長25.7%,2021年增長18.6%,今年以來同樣增速可觀。

  “車庫經濟”“懶人經濟”“戶外經濟”,在一些跨境電商平臺上,海外買家甚至買出了不少“新趨勢”和“新氣候”。近日,速賣通總結了今年下半年的“國貨出海趨勢”,發現中國産的創意寵物用品、智慧小家電在海外火了;露營、垂釣等戶外運動用品銷往了世界各地;熱愛動手的外國人,車庫裏還多了套中國電鑽……

  跨境電商生意如何發掘更多商機?一些從業者講述了他們的經歷。

  從忐忑到自信:

  一大批小微主體成為新型貿易的經營者

  一把小小螺絲刀賣爆全球,年銷200萬套。

  故事的主角是中國電動小工具品牌HOTO小猴科技。裝修房子、改造傢具、修整花園……由於人工費用高昂等原因,不少海外消費者喜歡自己動手維修護理。以電鑽、電鋸、電剪刀為代表的電動工具品類,一直是出海的熱門。而小猴科技團隊,則抓住“智慧科技家用工具”這一機會,進軍海外市場。

  2021年初開啟速賣通官方旗艦店運營,是小猴科技品牌出海首站。“心裏其實非常忐忑,不知道海外用戶對産品的接受度如何。”小猴科技創始人劉力丹説。商量之後,他們選擇以調研的方式直接聽聽海外消費者怎麼説。數千海外用戶參與了他們在速賣通平臺上展開的問卷調查,幫他們找到了發力的三大方向:設計、品質、體驗。

  當年的一次大促活動中,小猴科技的智慧測距儀成為銷售“黑馬”,成交上萬單,全年單品成交金額突破60萬美元。

  這次調研經歷,還讓小猴科技團隊發現,參與調查的買家大部分都是熱愛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用戶,受教育程度比較高,有一定的購買能力,願意為優質的、體驗好的商品買單。

  “我們希望通過不斷創新研發與設計,攀上‘微笑曲線’兩端,做高附加值産品。”劉力丹説。

  用傳統眼光來看,國內廠家的生産供給和海外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中間“遠隔山海”,難免會讓生意人少點底氣,但跨境電商卻能讓二者“面對面”溝通起來。

  有電動工具品牌針對韓國女性消費者開發出一公斤內的電鑽,重量輕、噪音小、外觀設計也更柔美,女性消費者佔比增至30%。有的産品因為品質過硬、價格實惠,客戶直接找到府來,提出批量定制化需求,讓品牌發現更多隱藏商機。還有跨境電商出海品牌甚至直接主打定制時尚産品,以印有頭像的棒球、刻有名字的飾品等贏得消費者青睞。

  “企業通過打造要素集聚、反應快速的柔性供應鏈,更好滿足了海外消費者個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説,“跨境電商大幅降低國際貿易專業化門檻,使一大批不會做、做不起、不能做的小微主體成為新型貿易的經營者。”

  從代工到品牌:

  海外市場成為品牌突圍的重要突破口

  烹飪“巧手”空氣炸鍋、清潔利器洗地機、宅家幫手咖啡機……智慧小家電依然“火爆”跨境電商。今年僅7月單月,速賣通上智慧家電在海外的出貨量增長150%。

  HiBREW是近幾年在跨境電商平臺脫穎而出的中國咖啡機品牌。他們在咖啡機上開發了多膠囊通用系統,不僅適配多種品牌的咖啡膠囊,還能使用咖啡粉,在海外用戶中廣受歡迎。但同時,HiBREW也是“從代工到品牌”的典型樣本。

  “當初工作的企業大部分時候都是給義大利企業做代工,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掌握了技術,也發現了一些問題。”Hibrew創始人曾秋平説。他在十幾年前第一次接觸膠囊咖啡機,那時國內幾乎沒有生産研髮膠囊咖啡機的民營企業。靠著一點一點的“笨功夫”,他們不僅實現了技術升級,還打造出了差異化産品,成功銷往海外。

  憑藉優性能、高顏值、小體積等優勢,不少中國産小家電産品在跨境電商平臺上快速走紅,背後則是一批中國小家電企業集體推動自主品牌出海探路。

  不少行業觀察者認為,長期以來,中國小家電企業做代工的比較多,自主品牌相對較少,競爭力也相對較弱。但最近幾年,伴隨消費環境和理念的變化,企業更加重視自主研發,國內小家電市場迎來較快發展,海外市場成為品牌突圍的重要突破口。

  數據顯示,過去3年亞馬遜上中國珠三角、長三角、海西經濟區等區域的品牌型賣家均實現了2-3倍的增長;而在華北、中西部地區,品牌型賣家的數量增長了5倍。

  亞馬遜中國副總裁彭嘉屺説:“不少中國優勢産業集群的賣家,在研發設計、産品創新、品牌打造、全球拓展等方面展現出極大的潛力和活力。”

  “跨境電商能夠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這有助於中國的中小微企業建立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産品品質,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王受文表示。

  拿中國第一個跨境電商綜試區所在地浙江杭州來説,7年來培育電商賣家4.9萬家,海外註冊商標超過2000個,領軍企業價值超過1億美元以上的有23家,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過1000億元。

  從優質産品到穩定服務:

  更多中國“尖貨”出海有望加速

  一根釣線可以牽起産業鏈,匯聚産業集群。中國是漁具出口大國,背靠産品優勢,跨境電商的生意怎麼做?

  2013年,山東小夥時洪祥剛大學畢業兩年,毅然放棄高薪外企工作,一頭扎進漁具跨境生意中,“我一定要去試一試,看看它到底是個什麼結果。”

  9年後,他把中國漁具遠銷至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杭州漁獵科技年營業額達數千萬元。

  時洪祥和團隊長期研究漁具,在産品方面不斷調試、優化以把控品質。同時,他們還發現,産品的穩定輸出不僅靠産品品質,還要有完整的供應鏈和履約能力。比如,通過入駐海外倉,大大提升了物流速度和經營效益。“目前跨境發貨10-60天,海外倉發貨約3-7天,我們一般會做三個月的庫存備貨。”時洪祥説。

  物流時效曾是跨境電商的一大痛點,而隨著跨境電商海外倉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能夠體驗到來自中國品牌的穩定服務,也更願意為中國産品買單。

  不少跨境電商企業已切身體會了這種轉變。過去,企業産品抵達海外用戶平均時效為15-20天,入駐海外倉後,提升到了5天以內。某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説,“不可思議,這麼快就到了。甚至留言説2天、3天到貨的客戶也有,商品評論區馬上變了樣。”

  以戶外用品來説,疫情背景下,各國消費者露營熱情持續走高。速賣通上,戶外露營用品連續3年增速超50%。

  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金海介紹,今年1-8月,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和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貿易增長迅速,下半年以來兩類貿易方式增幅超過60%。

  未來,海外消費者還可以期待更加優質的中國跨境電商服務。近日印發的《支援外貿穩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出臺進一步支援跨境電商海外倉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出臺便利跨境電商出口退換貨的稅收政策。

  對於做跨境電商這件事兒,企業、地方有積極性,國家層面也高度重視。為充分發揮跨境電商的潛力,中國先後六批批准設立了132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已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據了解,近期,中國還將再新增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更多中國“尖貨”出海有望加速。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