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保穩提質激發外貿新動能

2022-11-02 08:28: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前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9.9%——

  保穩提質激發外貿新動能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31.1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9%。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衝擊,我國外貿再次展現出較強的韌性與活力。近期,各項穩經濟所有政策實施效果逐漸顯現,將進一步促進外貿穩定增長。

  穩外貿政策效果較好

  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及時作出部署,為外貿保穩提質目標創造良好條件。一系列穩經濟、穩外貿的政策措施起到了較好效果。前三季度外貿穩定增長,也為推動我國宏觀經濟持續穩定向好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2%,拉動GDP增長1個百分點。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倪月菊認為,外貿取得如此成績,主要得益於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對外開放。

  受地緣政治衝突、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西方主要國家通脹高位運作等因素衝擊,今年二季度全球貨物貿易增速減緩。“我國對外貿易雖然受到一定影響,但總體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顯示出較強韌性。”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竺彩華表示。

  外貿高品質發展成效明顯,高附加值、高技術産品的競爭力不斷顯現。前三季度,出口機電産品10.04萬億元,增長10%,佔出口總值的56.8%。“汽車出口異軍突起,增速高達67.1%,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超1倍。”倪月菊表示,汽車産業是推動世界高技術發展的中間産業,汽車産品是搭載和運用各種高技術的平臺。“汽車出口的快速增長,説明我國製造業整體國際競爭力的增強。”

  同時,高水準對外開放政策成效顯著。東盟持續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前三季度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4.7萬億元,增長15.2%。“我國在産業鏈供應鏈方面具有較強韌性,尤其高品質實施RCEP增強了區域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竺彩華説。此外,前三季度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佔比已經上升到32.3%,國際市場多元化開拓取得積極成效。“這也是未來支撐外貿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倪月菊説。

  跨境電商仍有潛力可挖

  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是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

  今年以來,各地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穩步發展壯大。前三季度,浙江企業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出口793億元,增長1.5倍;江西企業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同比增長2.4倍;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在突破3000億元的基礎上,實現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省內全覆蓋,數量居全國第一。

  前三季度,江西九江經開區的江西海淘跨境電商産業園出口總額已超去年全年。江西必創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成表示,跨境電商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除歐美等成熟消費市場增長較快外,東南亞、南美、中東等市場都在快速崛起。“尤其是RCEP生效實施,為跨境電商發展帶來新動能”。

  “跨境電商不僅是外貿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也是穩外貿的新動能。經過10多年的發展,未來仍有潛力可挖。”竺彩華説。在國際層面,要加強與有關國家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目前,我國已與16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4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國—中亞五國電子商務合作對話機制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在國家層面,要繼續推動海關、稅務、金融等部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監管模式,為跨境電商便利化發展提供更多改革紅利。在企業層面,要積極利用新技術,投資新模式,尤其要加大“海外倉”投資建設力度,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

  當前,外需增長放緩成為外貿發展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倪月菊表示,跨境電商企業要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必須在品牌、渠道上“深耕”。品牌力已成為未來跨境電商賣家的核心競爭力,而品牌是以高品質産品為根基的。因此,更高品質、更誠信是跨境電商制勝的法寶。

  據了解,為把跨境電商的潛力發揮得更好,第132屆廣交會繼續與132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5家跨境電商平臺開展同步活動,並線上上提供貨運代理、金融、信用保險等服務。“我們還會繼續指導各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培育一批重點企業和知名品牌,把跨境電商的優勢和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

  加力提效應對不確定性

  當前,對外貿易面臨的不確定性在增加,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的壓力在加大,仍需進一步通過政策舉措加力提效,穩定外貿增長。

  “要確保已出臺的穩外貿政策儘快落地見效,支援外貿企業保生産保履約,暢通外貿企業抓訂單渠道,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增長點。”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建穎表示。

  保住外貿市場主體是穩外貿最緊迫的任務之一。倪月菊表示:“要把抓訂單作為保主體的抓手,幫助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認為,加快建設貿易強國要從三方面持續發力:一是貿易對象的國際競爭力更強;二是貿易主體發展韌性更強;三是貿易規則的國際話語權更強。

  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外貿進出口結構已實現了從勞動密集型産品為主向高技術附加值産品轉變。未來還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塑造外貿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優化貨物貿易結構,提升貿易數字化水準,推進內外貿一體化,促進貨物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同時,通過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為世界各國企業創造更多機會。(記者 馮其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