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組合拳”將出

2022-01-19 08:54: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抓緊出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系列政策、研究提出振作工業運作的針對性措施、適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記者從1月18日舉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1月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圍繞經濟平穩開局,我國將出臺一系列新的政策舉措,形成穩增長合力。

  “總的來看,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生産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對實現一季度平穩開局、保持全年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充滿信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説。他也表示,今年一季度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把政策發力點適當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以穩定的經濟運作態勢應對各種挑戰。

  2021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十四五”實現了良好開局。2022年,為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袁達表示,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提高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把握好政策的節奏、力度和重點,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他指出,要抓緊出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及時研究提出振作工業運作的針對性措施。適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5.4%,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表示,下一步,將堅持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著力挖掘居民消費潛力,推動消費總量擴大和品質改善。

  金賢東介紹,將適時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不斷完善促進共同富裕的制度政策體系,增加居民收入與減負並舉,創新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全鏈條良性迴圈互促共進機制,以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增長支撐消費持續擴大;深入推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繼續推動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和領先企業培育建設工作。鼓勵綠色消費引領綠色生産。大力提升電商、快遞進農村綜合水準和農産品流通現代化水準。

  擴大內需還要發揮好有效投資的關鍵性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對此,袁達表示,2022年將繼續推進交通、能源、水利、農業、環保、物流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加大5G、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促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抓好城市管道改造和建設,統籌推進城市內澇治理,加強“一老一小”、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社會民生領域建設。

  同時,著力擴大製造業有效投資。袁達介紹,將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大對傳統産業改造優化升級的支援力度。加快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優化區域産業鏈佈局,有序推動東部地區産業向具有資源、勞動力優勢的中西部地區轉移。

  “目前,部分2022年專項債券額度已經提前下達地方,各地正在陸續組織發行。此外,去年發行的專項債券還有相當一部分資金結轉到今年使用。推動這些專項債券資金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將對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投資增長起到重要支撐作用。”袁達説。

  宏觀政策穩增長的同時,微觀政策也將持續發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築牢穩企基礎。據悉,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大對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支援力度,重點解決好民營企業在産權保護、招投標、市場準入、融資支援等領域存在的典型問題;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機制,制定支援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舉措,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增量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深入推進實施公平競爭政策,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2022年,國內經濟面臨“三重壓力”,經濟增長壓力依然不小。為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必須進一步擴內需、穩外需。從政策上看,各方面支援穩增長的政策陸續出臺實施,靠前發力。下一階段,宏觀政策要進一步形成合力,一方面要用好已出臺政策,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困難增加等關鍵時點,仍有必要推出更多結構性政策,提供精準支援;另一方面,要應對好內外部各種風險衝擊,為經濟復蘇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