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業態、新技術——數字消費生活新體驗

2022-01-18 10:3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日前,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在提到打造智慧共用的新型數字生活時,《規劃》提到“培育一批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和領先企業”“培養全民數字消費意識和習慣”。

  根據中國資訊通信技術研究院去年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佔GDP的38.6%,居世界第二位;增速同比上升9.7%,位居全球第一,這標誌著數字經濟産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

  其中,數字消費是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也是促進國內需求加快恢復、持續擴大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以網路購物、網路直播、數字文化、線上醫療等為代表的數字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消費習慣。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數字消費新亮點頻出,各項新技術加速落地應用,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催生新業態

  助力城市空間改造

  “數字消費是指消費市場針對商品的數字內涵而發生的消費。”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産業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朱岩認為,數字經濟時代,無論是工程機械還是日用百貨,都需要具備數字內涵、文化內涵。當産品被賦予數字性能之後,消費模式就會相應發生很多改變,繼而給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許多城市已經看到數字消費的潛力,大力支援相關新業態的發展。

  年逾八旬的浙江省寧波市市民張林,患有高血壓,併發腎功能減弱。去年,家人為他註冊了“寧波雲醫院”系統,能夠線上預約專家醫生雲問診。到了約定時間,張林在家中通過視頻和醫生講述自己的症狀。醫生調閱他的健康檔案,結合確診資訊,開出了電子處方並將處方提交至“雲端”。一天后,張林收到了配送到家的控制高血壓的藥物,很輕鬆就完成了看診。

  除了線上醫療,寧波市還在去年10月舉辦的資訊消費體驗日活動上,展示了27項數字消費體驗互動項目,涉及通信、醫療、民生、金融、娛樂等消費場景;併發布了寧波移動天寧旗艦店、寧波市智慧城市科技館等13個市級資訊消費體驗中心,培育引導市民數字消費。寧波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打造資訊消費體驗中心,不僅能提供豐富的數字生活新體驗、促進數字消費發展,還能帶動資訊技術産品、服務加快向産業鏈高端邁進,提升百姓在資訊消費領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字消費還能夠推動城市空間的升級改造。

  北京市東城區隆福大廈,這座昔日的百貨商場如今已成為了“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消費新地標。書店、美術館、精品咖啡店、潮流藝術市集……老建築轉身變為時尚的網紅打卡地,科技化、數字化、智慧化與文化體驗消費在此完美融合。將於今年開業的隆福寺街區修繕更新二期項目之一——長虹影院,包括飛行影院、“走入中國”、文創體驗區三大功能區。北京隆福文創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仝韜介紹,改造後的長虹影院將成為一個全新的飛行影院,設置70座體感座椅和巨型球幕,懸空式動感飛行平臺可將乘客的座椅推進巨大球幕中,創造沉浸式的文娛體驗。此外,長虹影院還計劃在外立面安裝曲面裸眼3D螢幕,進一步增加建築的科技感。

  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局副局長陳煥文表示,在加速構建數字消費全新場景方面,北京市將在重點區域積極培育不少於15個資訊消費體驗中心。佈局無人零售、智慧零售等新零售技術與傳統零售業的融合示範,推動智慧停車、無人駕駛計程車等新型數字化出行服務,構建新型消費服務場景。

  擴大覆蓋面

  拉動鄉村消費升級

  數字消費也成為撬動鄉村消費升級、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沒想到這麼方便,碰一碰就付完錢了!”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迎湖村村民沈才玲,拿著數字人民幣實體卡在超市買了幾樣日用品後表示,“嘗鮮”數字人民幣讓她感到很驚喜。

  去年10月,迎湖村搭上數字經濟的快車,在農家樂、酒店、超市等商戶設置多個數字人民幣消費場景,還陸續向村民發放近千張數字人民幣實體卡,讓更多村民能零距離接觸數字人民幣,體驗到數字消費的便利。

  如今,隨著數字鄉村建設的推進,農村地區數字消費增長迅速,城鄉差異不斷變小。以網路購物為例,2014年,中國農村網路零售額為1800億元;到2020年,已增至1.79萬億元。全國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超過13萬個。快遞網點已覆蓋全國3萬多個鄉鎮,覆蓋率達97.6%。

  數字消費在鄉村的普及,讓村民們享受到更豐富、優質的商品,收穫了更好的購物體驗。“以前給孩子買奶粉,要騎摩托車到鎮上,好麻煩,品牌又少。現在手機上網,一下就買到了,郵政還能給送到家裏來。”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江坪村村民李美珠的兒子、兒媳都在外地工作,她在老家帶著孫子和孫女生活。前幾年,村鎮裏賣母嬰用品的商店很少,為了不耽誤孩子們吃的用的,李美珠學會了網購。“現在,看短視頻、從直播間下單領優惠,我都能操作明白。越買越熟練,我還幫村裏其他老年人‘代購’,大家一起拼單,實惠更多了!”

  在村民消費習慣和消費結構發生轉變的同時,還有越來越多鄉村借力數字消費需求,走出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瑞濠村,在周圍人的口中,更響亮的名號是“吉他淘寶村”。這個地處山區的村莊曾深陷貧困。村民唐玉江記得,自家最困難的時候,種莊稼的種子都要借錢買。但後來,縣裏興起了吉他産業,並通過電商平臺打開銷路,每年有幾百萬把吉他從這裡走向世界。2020年初,正安縣正式脫貧。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表示,正是因為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經濟佈局,才促成了瑞濠村的蛻變。

  瑞濠村的變化並非個例。根據阿裏研究院制定的標準,在農村地區,以行政村為單元,電子商務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本村活躍網店數量達到100家或當地家庭戶數的10%,可認定為“淘寶村”。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淘寶村”數量已達到7023個,同比增長近30%。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羅震東認為,這表明數字經濟與鄉村深度融合仍然具有較大潛力空間,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淘寶村”將為共同富裕提供可行路徑。

  落地新技術

  賦能傳統消費場景

  中國數字消費的提質增量,離不開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撐。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指出,中國的資訊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全球領先。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路和4G網路,到2020年底,固定寬頻家庭普及率達96%。5G網路建設速度和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已建成5G基站達到71.8萬個,5G終端連接數超過2億。

  更多新技術的應用為數字消費升級帶來新機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指出,在新一代技術支撐下,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先進機器人、3D製造等,數字消費、數字生産、數字網鏈、數字化資源配置都會顯著提升,到“十四五”末期,數字經濟整體形態就會初步形成,持續演進並産生深遠的影響。

  一些走在前列的地區,正加速各類新技術的落地應用,讓數字技術為傳統消費場景賦能。

  在北京市西城區,北京坊商圈打造了全球首個“5G+虛擬現實”智慧商圈。由華為公司提供的“河圖技術+5G”,實現了商圈內三維實景步行導航功能。消費者在手機上可以看到各個網紅打卡點的位置,便於遊覽;走進地下車庫,能收到導航提醒,輕鬆找到自己的停車位。此外,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地圖上會顯示精彩紛呈的虛擬數字內容,與周圍真實環境疊加在一起,讓消費者能夠同虛擬元素互動。比如,雙擊虛擬商鋪就能參與抽獎,並領取真實商家發放的消費券,還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同卡通人物合影,線上看到絢麗的煙花等。

  “數字消費推動了産業提質增效、拉動了經濟增長,是推進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撐。”據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將對更多傳統商圈進行數字化改造,利用數字技術推動線上排隊、智慧會員、線上直播、智慧停車等智慧應用落地,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駐留時間、出行時段、消費偏好等數據,及時調整運營方向,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此外,還將積極推動以5G、千兆光網為代表的“雙千兆”網路在重點商圈全覆蓋,“不僅可以讓百姓通過網際網路獲取各種數字內容提供更好的網路服務,還可以滿足智慧網聯汽車、無人配送車等新型數字消費智慧終端對於高速率、高可靠網路的新需求。”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