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發文管盲盒,為了啥

2022-01-19 08:4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盲盒,乍聽起來是小孩子玩的東西,有啥可管的?其實不然。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佈了國內首個盲盒經營活動合規指引,提出了一些合規標準,比如單個盲盒不得超過200元,活體動物、特殊食品等不得以盲盒形式銷售,以及禁止盲盒變相開展賭博、彩票業務,等等。

  合規指引一般多見於金融、醫藥等行業,或者反壟斷等關鍵領域。玩具行業的行銷創新引得監管部門出手制定合規指引,一方面説明事前監管門檻前移,監管更為精細,另一方面也説明盲盒亂象有向其他領域擴大的趨勢,需要及時引導。

  盲盒不算新事物,也並非中國獨有。日本商店素來有“福袋”的經營方法,將幾種商品裝在一起,以優惠價格銷售,消費者買到手,拆開才知道裏面究竟是什麼。這種“福袋”可視為盲盒的前身。但它本質上是一種促銷手段,消費者一圖便宜,二圖商品的實際使用功能。

  近幾年,“福袋”逐漸透明,讓消費者明明白白選優惠;與此同時,盲盒出現了,還與潮玩聯手,在中美日等國全面開花。盲盒既是刺激興奮感的寶盒,也是買到就能賺到的魔盒,消費者購買的樂趣主要體現在打開時的心情和轉手售賣的賺錢衝動。雖説變成了只求曾經擁有的“體驗派”,不過其生態還算良性,潮玩粉絲群自己就撐得起來。但隨著越來越多投機者盯上盲盒圈,盲盒逐漸“盲目”,屢屢炒出天價,令人咋舌。

  行業聯動是盲盒出圈的另一推手,機票盲盒、食物盲盒、酒店盲盒讓不關心潮玩的消費者也熟悉了這個詞。部分跨界盲盒保持了“福袋”屬性,依然重在促銷,比如在機票盲盒中,盲盒不過是一種有趣的載體,消費者要的是優惠機票。這種刺激加優惠有力拉動了消費,算得上比較成功的創新。

  反倒是以銷售盲盒為主業的商家,盲盒自身是購買對象,刺激還在,但優惠沒了;再加上部分企業搞“饑餓行銷”,放任黃牛炒作,如果長期持續,很可能黃牛還在,但粉絲沒了。還有一些行業不恰當地引入盲盒,比如導致小動物死亡的寵物盲盒、被中消協批評浪費食物的快餐盲盒,這些都造成了負面影響。這些都是監管部門不能坐視不管的主要原因。

  上海出臺的合規指引,首先限定盲盒經營僅限于生活消費、文藝娛樂等領域,並非“萬物皆可盲盒”,引導盲盒發揮帶動消費的優勢,避免無序跨界、造成惡劣影響。其次,重點提示炒作風險,比如不得誘導非玩家用戶加入投機炒作,故意造成二手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同時,還要求商家公佈抽盒規則、隱藏款抽取概率等。應該説,這些措施找準了盲盒市場失序的風險點,體現了以規範促發展的宗旨。

  我國對新業態的監管一向持包容審慎態度,這份盲盒合規指引也不例外:它只是引導性文件,不是強制性標準。稀缺商品天然具有投資屬性,很難避免投機。炒作盲盒的本質,跟炒作荷蘭鬱金香、天價普洱茶沒太大區別。一紙文件也許難以讓盲盒的非正常炒作啞火,更多是起到表明態度、提示風險的作用,但其作為全國首個盲盒行業規範,從無到有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目前,頭部企業泡泡瑪特已表態將根據合規指引,逐步探索可落地的具體方案。企業自己也説,一個健康有序的潮玩市場不僅有利於保障消費者權益,也能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空間。盲盒已經是千億元級別的大産業,還將與多個行業聯動,需要堅持規則透明公開,才能避免盲目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 穎)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