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步伐穩健 長期向好基本面未變

2021-10-27 08:38: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步伐穩健

  【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進展成效】

  在全球疫情走勢和經濟走勢趨於複雜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巨輪將駛向何方,舉世關注。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吹響了奮勇前進的嘹亮號角。

  一年來,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引領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邁出穩健步伐。

  總體保持恢復態勢

  10月18日18:45,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裏鎮90後小夥兒沈鑽專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態:“送貨小沈,晚間靈芝萌芽送貨。”近一段時間,沈鑽專每天都連軸轉,忙著接訂單、給消費者送靈芝等産品。

  從浙江農林大學畢業後,沈鑽專回到家鄉織裏種起了靈芝等作物,一幹就是3年。如今,他經營的生態農業已“有模有樣”,訂單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好。在他的帶動下,周邊900多個農戶有了穩定就業和收入。

  就業是經濟的“晴雨錶”。

  得益於經濟復蘇,直播帶貨、平臺經濟等蓬勃發展,以及就業優先政策持續發力等因素,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人,已完成全年目標的95%,新增就業目標完成情況良好。

  近期,記者在北京、浙江等多地調研採訪中發現,不少企業資金狀況好轉,利潤較快增長,創新投入不斷增加;傳統産業加快轉型升級,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活躍,我國經濟發展顯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潛力。

  最新出爐的經濟成績單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823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4.9%。

  “我們看到,我國主要宏觀指標處於合理區間,無論是供給側,還是需求側,都呈現出平穩恢復的態勢。”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説。

  發展動能穩步增強

  10月20日20時,一些電商平台啟動“雙十一”預售活動,不少消費者又忍不住“買買買”了起來。

  今年以來,我國消費有所回暖。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8057億元,同比增長16.4%;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4.8%,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消費有所回暖説明我國穩住大宗和重點消費、促進新型消費等政策效果初步顯現。

  徐洪才介紹,前三季度,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增加值、産量增長都保持較高水準,高科技産品産量大幅度上升,反映出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品質進一步提升。同時,投資實現穩定增長。

  此外,我國經濟發展動能穩步增強。前三季度,製造業增加值比重為27.4%,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産量同比分別增長172.5%和57.8%。

  “新動能是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穩健恢復的重要力量,中國加大對創新領域的投入,向世界前沿國家追趕,未來必將在相應産業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李承健説。

  長期向好基本面未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佈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持續復蘇,但勢頭趨緩,預計全年增長率為5.9%,中國經濟將增長8%。

  在全球疫情反覆等背景下,中國外貿表現出強大韌性。前三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22.7%。專家認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健恢復,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依然是引領全球經濟復蘇的穩定力量。

  與此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挑戰更趨複雜嚴峻。比如,全球疫情仍充滿變數,主要經濟體通脹水準持續升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作;國內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凸顯等。

  “我國經濟在平穩恢復的過程中,也存在基礎不牢靠等情況,比如從季度經濟增長速度來看,回落比較明顯,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須引起關注。”徐洪才説。

  專家表示,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初,要保持清醒頭腦,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確保如期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為“十四五”開好局、邁好步。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