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有自然資源資産亮出“家底”

2021-10-26 08:4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我國到底有多少“山水林田”、能源礦産?國家自然資源資産誰來管理、怎麼監督?如何進一步用法治力量守護自然資源……

  10月21日,受國務院委託,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作國務院關於2020年度國有自然資源資産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對上述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首次聽取和審議該領域國有資産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這份報告也亮出了我國國有自然資源資産的豐厚“家底”。

  自然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承擔重要支撐作用

  自然資源作為國家發展之基、生態之源、民生之本,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承擔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專項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國有土地總面積52333.8萬公頃,其中包括,全國國有建設用地1760.6萬公頃,國有耕地1957.2萬公頃等。

  在自然保護地方面,“2015年以來,國家陸續開展了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祁連山、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神農架、香格里拉普達措、錢江源、南山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涉及12個省份,總面積2231.9萬公頃。”陸昊表示。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陸昊説。專項報告對我國野生動植物情況也作出詳細説明——我國自然分佈的野生動物中,脊椎動物約7300種,已定名昆蟲約13萬種,其中大熊貓、朱鹮等400多種野生動物為我國特有。此外,我國有高等植物3.6萬餘種,其中特有種高達1.5萬~1.8萬種。

  專項報告顯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有980種和8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共有455種和40類。“大熊貓、朱鹮、藏羚羊等瀕危野生動物已基本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態勢。”陸昊説。

  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全面加強

  “自然資源管理既涉及生態文明建設又關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民生改善。”陸昊説。

  專項報告指出,我國出臺一系列文件,覆蓋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自然保護地體系、國土空間規劃、三條控制線、河湖長制、林長制、天然林保護修復、資産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以及自然資源等,建立了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著力推進機構職能優化和調整,組建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優化水利部、審計署職責。”陸昊表示,我國基本建立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的自然資源資産管理體制。

  統籌推進礦産資源國情調查、森林資源調查、第三次水資源調查等自然資源專項調查,完成全國森林碳儲量和珊瑚礁、海草床、鹽沼生態系統現狀調查;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共匯集了2.95億個調查圖斑,全面查清了我國陸地國土利用現狀等情況,建立了覆蓋國家、省、地、縣四級的國土調查數據庫;構建貫穿土地管理全生命週期的地籍調查工作機制,應用不動産單元代碼推動實現“一碼管地”……一系列重大基礎性工作,有力支撐了我國自然資源管理。

  “加大自然資源保護力度,國家安全的資源基礎不斷夯實。”陸昊説。專項報告顯示,為了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糧食安全,我國運用衛星遙感、地理資訊系統等技術手段,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測監管機制,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此外,專項報告還提到,在實施重點水源和重大引調水等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方面,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6週年,累計調水400多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達1.2億人。

  為自然資源保護構建法治安全屏障

  在自然資源立法方面,“全力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長江保護法、生物安全法,完成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修改或修訂,穩步推進礦産資源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法、國土空間規劃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濕地保護法、國家公園法等的立法或修法工作;修訂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森林法實施條例,加大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立改廢釋。”陸昊説。

  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專項整治、違建別墅問題清查整治和耕地保護督察及有關海洋督察工作……

  在強化監督執法上,“大力開展自然資源執法督察,多批次公開曝光自然資源領域典型違法案例。”陸昊説。專項報告顯示,“十三五”期間,全國共辦理生態損害賠償案件4300多件,賠償金額超過78億元。

  針對我國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陸昊表示,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健全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制,強化科學佈局、整體保護、系統修復、高效利用、綜合治理,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不斷加強和改進國有自然資源資産管理。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