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財經翻譯官】粵澳組“CP” 橫琴將産生怎樣化學反應?

2021-09-08 13:1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北京9月7日電(黃浩)國家戰略落子珠海橫琴。

  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發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進入公眾視線。《總體方案》明確,合作區實施範圍為橫琴島“一線”和“二線”之間的海關監管區域,總面積約106平方公里。其中,橫琴與澳門特別行政區之間設為“一線”;橫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其他地區之間設為“二線”。

  未來,這裡將成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新平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

  根據《總體方案》,到2035年,“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全面彰顯,合作區經濟實力和科技競爭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高效運轉,琴澳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目標基本實現。

  為什麼是橫琴?

  站在珠海橫琴和澳門交界處的蓮花大橋上,向東看是澳門,金碧輝煌的酒店建築群;向西看,是橫琴島,橫琴口岸通關大樓直入眼簾。一座蓮花大橋將兩地連接起來。

  從地理上看,珠海的橫琴島與澳門的氹仔、路環僅一河之隔,最近處只有187米。人員往來密切,交流融合的歷史由來已久。

  據了解,橫琴島面積約106平方公里,是澳門全部陸地面積的3倍多。橫琴開發面積不多,與澳門本島高強度的土地開發水準也形成鮮明對比,珠澳合作開發橫琴具有天然優勢。

  從發展基礎看,橫琴開發開放已逾十年。2009年國務院批准實施的《橫琴總體發展規劃》、2015年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2019年的《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方案》,在一系列頂層設計下,橫琴對外開放水準不斷提高,地區生産總值和財政收入快速增長。

  經過十多年開發,曾經的荒島發生歷史性巨變。廣東珠海橫琴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經濟發展初見成效。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橫琴、保稅地區生産總值累計實現1722.35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長297.6%。《總體方案》強調,橫琴實體經濟發展還不充分,服務澳門特徵還不夠明顯,與澳門一體化發展還有待加強。

  新探索

  從2009年《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開始,橫琴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歷史使命——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利用橫琴與澳門一水一橋之隔的優勢,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2021年,橫琴使命再升級。《總體方案》提出,立足合作區分線管理的特殊監管體制和發展基礎,率先在改革開放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膽創新,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兩制”優勢的區域開發示範,加快實現與澳門一體化發展。

  具體來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準開放的新體系、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體制。

  前者圍繞貨物、人員進出、跨境金融管理、市場準入制度、數據跨境安全傳輸管理做出了創新安排;後者則在組織機構設置和運作機制上做出了制度保障:“粵澳雙方聯合組建合作區管理委員會”“合作區管理委員會下設執行委員會”“合作區上升為廣東省管理,成立廣東省委和省政府派出機構”“粵澳雙方探索建立合作區收益共用機制”“創新合作區國民經濟相關數據統計方式,研究編制合作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指標體系”。

  合作區實施的“分線管理”模式實際上等於將澳門的制度優勢、開放優勢引入橫琴,在緩解澳門發展過程中所面臨土地、人才資源緊張狀況的同時,豐富了“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

  聚集效應

  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現在的橫琴“四區疊加”。多重政策利好疊加,意味著後續政策和各類創新要素將加速向橫琴聚集。

  合作區的戰略定位之一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總體方案》確定,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並點題“四新産業”——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産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産業、現代金融産業。

  “四新産業”與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

  

  目前澳門有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設置在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了解,目前澳門有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是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型積體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圍繞中醫藥、整合電路、物聯網等領域將形成産學研協同發展的生態體系。

  以中醫藥産業為例,根據《總體方案》,合作區將對在澳門審批和註冊、在合作區生産的中醫藥産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許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或“澳門設計”標誌。同時,探索允許在內地已獲上市許可的澳門中藥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生産,對澳門研製符合規定的新藥實施優先審評審批。這意味著未來橫琴將可以高效地承載“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澳門設計”背後的中醫藥成果。澳門也可以借此更好地開拓內地大市場。

  在“四新産業”的背後,《總體規劃》還安排了一系列稅收、人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其中對合作區符合條件的産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將有利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産業全部納入政策範圍;對在合作區工作的境內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而根據《總體規劃》,合作區還提出建設國家級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將進一步加速全球人才的聚集。

  輻射示範

  在澳門的對面是橫琴,在橫琴的背後是珠江西岸,在珠江西岸的背後是粵港澳大灣區。

  合作區另一戰略定位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

  《總體方案》提出,要充分挖掘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潛力,用足用好澳門自由港和珠海經濟特區的有利因素,加快提升合作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有力支撐澳門-珠海極點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珠江西岸地區加快發展。

  航拍中的橫琴旅遊綜合體“創新方”。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資料顯示,位於珠江西岸的“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門)是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新型都市區,但在整個城市群發展中相對滯後。數據顯示,珠海、中山、江門三市2020年的GDP分別為3481.94億元、3151.59億元、3201億元,遠低於同群同期的“廣佛肇”(廣州、佛山、肇慶)和“深莞惠”(深圳、東莞、惠州)。因此,增強“珠中江”對珠江西岸乃至整個粵西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十分關鍵。

  2019年2月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要打造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其中,在極點帶動方面,要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

  可以預見,合作區將成為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一個新增長極,成為一個新興的科創高地,同時也會産生更大的外溢效應,提升整個珠江西岸地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産業發展。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