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陸海新通道升級 西部地區高品質發展迎新機遇

2021-09-08 08:29: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日前,《“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品質建設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出爐。作為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的戰略要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將進一步升級,帶動西部地區高品質發展,培育通道經濟新增長極。在此背景下,多地聚焦補短板和關鍵約束,從擴大通道能力、強化樞紐功能、著力優服務降成本,以及推動高水準開放合作等方面,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激發通道活力。

  經過近3年建設,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線路之一,從(重慶)成都到欽州港構建起快速、高頻次往返對開的通道班列。目前從成都出發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已覆蓋約60個國家、超過120個目的港。

  據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11月,成都國際鐵路港已參與成立中歐班列國際供應鏈聯盟及南向通道戰略合作等活動,推動國際通道多層次合作,並重點謀劃“中老、中緬”國際鐵路大通道,進一步提升成都作為泛歐泛亞國際門戶樞紐在全球的影響力。

  近兩年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在銜接“一帶”和“一路”、支撐西部大發展、促進西部進一步開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運輸服務與物流研究室主任謝雨蓉表示,西部陸海新通道涉及西部地區及海南省、湛江市“13+1”省區市,區域範圍佔我國國土面積70%以上。這一區域絕大部分處於內陸地區,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與東部沿海地區存在差距。近兩年,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改善了區域物流環境,沿線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作為核心覆蓋區的西南地區,近年來經濟增速普遍超過全國平均水準,區域中心城市産業聚集能力和人口吸引力顯著增強。

  在需求強勁增長的同時,西部陸海通道建設仍存短板。《實施方案》指出,鐵路等基礎設施存在短板,港口設施和服務能力仍不足,通道物流體系尚不完善,運作效率和規模效益偏低,多式聯運“一單制” 有待推廣,數字化綠色化水準不高,通道與産業、貿易等融合發展亟須加強。

  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副司長周小棋坦言,經過多年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通道和節點樞紐功能不斷提升,基礎設施網路持續完善,但鐵路幹線瓶頸制約、港口設施和服務能力短板弱項等問題依然存在,原有的工作力度和進度難以適應通道高品質發展需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劉雲中説,完善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加強貿易互通有無,充分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經濟走廊作用,使其更好融入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支撐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基礎設施不完善是西部陸海新通道最為突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卡脖子”線路和路段嚴重制約了通道運作。其中,隆黃鐵路全面建成後,將貫通成渝鐵路和貴昆鐵路,形成西南地區大宗貨物出海南下。這條鐵路分成六段建設,但是至今仍未全線貫通,而且已經建成的線路普遍存線上路等級偏低、運輸能力有限的問題。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隆黃鐵路隆昌至敘永段是西線鐵路通道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四川通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出海口鐵路貨運大通道的瓶頸路段。2020年11月,四川省發展改革委批復了隆黃鐵路隆昌至敘永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可研報告,今年6月25日,該鐵路段正式開工,總投資額為124.6億元,建設工期3.5年。

  在中線方面,《實施方案》提出,以打造大能力通路為重點,加強既有鐵路幹線擴能改造,有序推進重點城市鐵路外繞線建設。規劃研究雙層集裝箱運輸通道。加快沿線高速公路擴容,有效提升通行效率。

  除了加速優化運輸通道外,西部陸海通道將進一步強化樞紐建設。優化港口功能佈局,開工建設一批港口碼頭、商貿物流中心等重大項目。

  出海口方面,加快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延伸上下游産業鏈供應鏈,推動與洋浦港、湛江港聯動發展。打造海南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著力提升洋浦港集裝箱碼頭和航道等級能力。內陸方面,推動重慶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建設,發揮對通道運營的集聚輻射作用。建設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加強對跨境電商和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業態的運輸保障。並推進南寧、貴陽、昆明等沿線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和部分地區重要物流節點建設。

  劉雲中表示,西部陸海新通道已成為我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與國際市場高效連結的重要紐帶,隨著沿線資源要素、人員物資高效流動潛力加速釋放,西部吸引力不斷增強,市場結構不斷升級,將為承接産業佈局、優化區域分工創造條件,成為國內大迴圈的內生動力,形成重要增長極。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