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關注學生雙減負:校外培訓機構,轉型之路在何方

2021-09-08 08:2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校外培訓機構:轉型之路在何方

  安徽合肥師範附屬第三小學,輪滑社團的同學們在訓練。新華社發

  湖北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學的學生在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新華社發

  【新聞調查·關注學生雙減負9】

  又一個新學期到來了,隨著“雙減”政策出臺,中小學生們奔波于家庭、學校、培訓班之間的腳步,開始有了改變。

  近些年來,校外學科類培訓如同一股強勁的浪潮,將許多家庭捲入其中。無論孩子成績如何,家長們都在或焦慮、或無奈的情況下橫下一條心,“拎”著孩子往培訓班裏衝,“內卷”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常態。校外學科類培訓成為許多中小學生“標配”的背後,是教育培訓行業的“野蠻生長”,是被緊緊束縛的孩子和焦慮不斷升級的家長。

  “雙減”意見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運作作出嚴格規範,一系列配套措施隨之出臺。校外培訓機構何去何從,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1、“家家都上培訓班”正在成為過去時

  在一篇校外培訓機構相關話題的網路文章留言區,一位名為“山水有相逢”的網友感慨:“天下苦培訓班久矣!”

  姚婷的女兒正在北京西城區上初中二年級。回想起這些年女兒的課外培訓路,姚婷説:“真是一把辛酸淚,不堪回首。”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孩子上小學的時候,語、數、英加上一門樂器,每週各上一節課,一個月的培訓費就在5000元左右。到了初中,還要報物理、化學等學科,一對多的課程學費是450元一節,一對一課程是900元一節。“每次報個班,都要一次性交三五萬元,我們也是咬著牙交這筆錢啊!”姚婷説。

  培訓班的效果如何?過度商業化的學科培訓“卷”走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和全面發展的機會,也“卷”走了家長們的錢,“卷”得他們越來越焦慮。而從學生成長的角度看,效果卻非常有限。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在一次演講中提及,自己在清華大學教研究生數學,但孫子的小學奧數題有些他都不會做。王文湛説:“它不是數學,是技巧,跟變戲法一樣。”

  北京朝陽區的學生家長高偉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總結這些年的補課感受,他認為,培訓班讓孩子“制勝”的“法寶”,無非是兩個:一是讓孩子超前學、超進度學;二是讓孩子學習“套路”並大量重復訓練。

  短期來看,“套路”可以讓本來成績一般的孩子找到提升成績的“捷徑”,但從長遠來看,孩子可能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校外學科類培訓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過度商業化的學科類培訓會導致全社會的教育資源在金錢誘惑下喪失公平。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商業化教育培訓機構運作的邏輯與人的成長髮展邏輯相抵觸,導致人的健全成長受阻,加劇了社會階層逐漸固化的趨勢。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勢在必行。

  “雙減”意見出臺,“家家都上培訓班”的場景正在成為過去時,姚婷表示雙手贊成:“這太好了!現在回過頭來看,很多校外培訓就是浪費錢、浪費時間,還破壞親子關係,我們小時候不是這麼過來的,不也考得挺好嗎?”

  2、停課、退費,一個行業正集體轉向

  北京東城區崇文門新活館三層聚集著多家培訓機構。一個工作日,記者看到,鋼琴、舞蹈、書法、機器人編程等培訓機構都在正常營業,門口的工作人員熱情地嚮往來顧客介紹課程。而旁邊某英語培訓機構則大門緊閉。

  不久前,坐在這家英語培訓機構門店外的龐大家長隊伍曾是這裡的一道風景。

  記者敲開這家門店的大門了解情況,工作人員告知,“雙減”政策公佈當天門店就停止了培訓,目前已完成400多名學員的退費工作,公司下屬的很多家門店已經在準備著向素質教育培訓轉型。

  “雙減”意見要求“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週末、節假日、寒暑假是原先校外培訓的主要時段。“雙減”意見明確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雙減”意見公佈之時正值暑期,各地校外培訓機構紛紛宣佈停止義務教育階段暑期學科類培訓。

  隨後,一些試點地區陸續頒布執行“雙減”意見實施細則,將學科類培訓嚴格控制在合理空間內。

  比如,北京市“雙減”措施規定:嚴控學科類培訓時間,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點30分,線上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點。目前,只有週一至週五的規定時間段可以進行學科類培訓,而培訓的目的則從過去的“培優”變成了“補差”。

  近日,北京市各區正在分批公佈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只有“白名單”內的校外培訓機構才可以在規定時間段內進行學科類培訓。

  “雙減”意見中規定了多項“嚴禁”事項——“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聘請在境外的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

  “雙減”意見還規定:“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

  資本市場迅速作出反應。一些資本快速退去,很多機構開始進行人員調整。

  近些年,朝著商業運作方向狂飆突進的校外培訓行業終於緩了下來,轉而尋求新的出路。

  3、調整培訓方向,轉型方有出路

  方向已經明晰,行業轉型勢在必行。

  儲朝暉認為,從“圍著學科提分”轉向依據學生成長髮展的真實需求提供有效服務,這是培訓機構轉型的大勢所趨,也是關鍵所在。

  “雙減”意見公佈後,數十家教育培訓機構均發佈聲明,表示將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意見精神,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他們開始探索轉型發展之路,或成立素質成長中心,專注于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目標發展要求;或把重點放在語言培訓、留學指導、考研考證、公務員考試等方面,向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領域拓展。

  光明日報近日所做的一項“‘雙減’之後家長還會不會給孩子報培訓班”的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網友中,超過八成的家長願意給孩子報音樂、體育、美術等非學科類的素質教育培訓班。

  在北京市豐台區合生廣場,記者看到,兒童體能訓練、輪滑、武術、乒乓球、拳擊等培訓班都非常火爆。家長張維剛給兒子報了拳擊培訓班,他説:“小孩子嘛,搞搞體育還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轉向素質教育外,成人職業教育也是校外培訓機構轉型的火熱賽道。成人職業教育符合國家政策方向,同時有著大量的社會需求。最近,某知名教育集團就上線了新版App,覆蓋成年人語言培訓、大學生考試、財經、公考等多類職業教育。

  來不及做過多感慨,轉型已經在路上。從事校外培訓多年的張靜説,很多培訓機構正在積極尋找出路,校企合作、營地教育、成人教育、智慧硬體、教育科技等都有可能成為校外培訓機構未來的發展趨勢。

  張靜對記者説:“對於我這種積累了多年教學經驗的從業者來説,今後在網路上培養自己的人氣,當網紅、做個人IP,或許也是一條可選之路吧。”

  王文湛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提出:“國家鼓勵強化語文,開展書法、閱讀、古詩詞、演説等培訓,科技技術、資訊技術、電腦、編程、人工智慧以及音樂、美術等培訓領域大有發展。”

  轉型前景廣闊,但也有人提出自己的擔憂。猿輔導內部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一些機構和老師的培訓思維已經固化,向素質教育轉型非常困難;家長是否會為素質教育課程埋單,還涉及教育評價體系的調整、思想觀念的轉變等諸多問題。

  也有不少學科類培訓機構從業人員擔心未來就業問題。對此,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已經開始行動,全面部署針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人員的就業服務保障工作。目前,已為需要轉崗改行的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儲備了充足的崗位資源,還將聯合相關社會和企業機構優先篩選一批待遇高、福利好的優質崗位資訊,促進供需有效對接。

  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從整體看,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創造性、多樣化、個性化人才在未來更具備優勢,“教育行業發展終究要適應社會前進的方向。”儲朝暉説。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