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多部門發聲 新一輪擴內需施工圖浮現

2021-03-10 09:48: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兩會期間,相關部委負責人接連發聲,釋放出加力擴內需的強烈信號。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表示,新一輪擴內需施工圖將加快落地,大宗消費、新型消費、服務消費等消費領域,以及“兩新一重”投資等仍有巨大潛力待挖掘。

  促消費和擴投資是擴內需的“兩翼”,必須共同發力。圍繞穩定和擴大消費,政府工作報告從擴大縣鄉消費,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發展健康、文化、旅遊、體育等服務消費,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等方面進行全面部署。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3月8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深入挖掘消費潛力,當前尤其要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促進居民消費的工作,還要著力擴大商品消費包括大宗商品消費、服務消費、健康消費、資訊消費、網路消費、綠色消費。

  寧吉喆進一步指出,在汽車方面,要開展汽車下鄉和汽車以舊換新,引導一些地方和城市繼續放開新能源汽車限購政策和增加指標。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3月8日的“部長通道”採訪活動中也表示,傳統消費潛力很大,比如傳統消費“四大金剛”家電、家居、餐飲、汽車,佔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以汽車為例,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很快,同時一些地方逐步有序取消購買的行政性限制,也會釋放出一定消費潛力。另外,家電領域,特別是節能降耗、綠色環保家電,也有很大的市場。以農村為例,現在水電條件改善了,農村家電的市場在逐步擴大。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上一輪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開展十餘年後,我國家電保有量已超過21億台。一方面,大量傳統家電步入報廢或超期服務關口,另一方面,家電行業亟鬚髮展新動能。他建議,加強家電安全使用年限普及,積極引導以舊換新。與此同時,要加大對消費者補貼力度,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的收舊換新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表示,要培育新消費業態,進一步推動消費提質增效升級。他指出,從當前中國經濟結構看,消費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源。通過推動消費結構、消費需求偏好以及消費方式的轉變,能夠有效打造新業態,打造新的消費熱點。

  張佔斌還指出,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還要加快提高衛生健康供給品質和服務水準,大力發展養老、托幼服務以及大健康産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開發新的消費領域和經濟增長點,滿足人民群眾更高的美好生活需要。

  投資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擴大有效投資的具體路線圖,涵蓋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實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資訊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等。

  寧吉喆表示,今年要加大補短板力度,拓展投資空間,增強投資增長後勁,合理擴大有效投資。寧吉喆介紹,202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為61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億元。將積極支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三農”和水利、重大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社會事業、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領域建設。同時,將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精準用於交通、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物流、市政和産業園區等領域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

  擴大有效投資需加大投資補短板、調結構力度。寧吉喆表示,要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擴大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聚焦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新能源等領域,擴大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

  “兩新一重”建設仍有巨大潛力待挖。寧吉喆透露,今年將出臺“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5G應用,加快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建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及時推進川藏鐵路、西寧至成都鐵路、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等交通水利重大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挖掘巨大國內市場潛力更加注重從供需兩側發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緊緊圍繞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進消費與投資有效結合,實現供需更高水準動態平衡。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要讓潛在需求釋放出來,變為現實內需,供給至關重要。他指出,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需要從供需兩側發力。“新的需求是供給創造的。要做大做強內需,供給的靈活響應是關鍵。”

  張佔斌指出,要拓展投資空間,通過有效投資促進消費增長。要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需求側管理既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戰略選擇,也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滿足需求,需求側消費升級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驅動力,也是産業升級的重要導向。新需求需要新製造,供需兩端將在高水準動態平衡中獲得新的發展空間。”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説。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