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有了財富就會開心嗎? “股神”巴菲特今年這樣説

2019-05-06 10:5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5月4日,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美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會主席沃倫·巴菲特在2019年度股東大會開幕前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楊承霖 攝)

  巴菲特股東大會,即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近日在美國奧馬哈市舉行。在近6個小時的問答環節,88歲的股神巴菲特與95歲的老搭檔芒格回答了50余個問題。這些問題事關投資經驗和投資價值,也涉及人性和人生。或許,我們可以從兩位近百歲老人的10個觀點中窺探些許人生真諦。

  1.不做杠桿化投資 

  巴菲特:我們不會讓伯克希爾·哈撒韋做杠桿化,雖然做杠桿的話,我們賺的錢會更多。但是查理和我,都目睹過一些更高智商的人因為杠桿化而把生意給做砸了。有些人可能智商很高,睡著覺都可以做比較更好的事情,我們做不到這一點。這些非常聰明的人有很多年的經驗,結果最後卻一敗塗地。

  2.遠離自己不理解的領域 

  巴菲特:我會做廣泛的閱讀來了解哪些生意我有更多專業知識和理解能力。像之前,我知道我有哪些地方是弱勢,我不太理解,我就遠離這些領域。

  芒格:我覺得現在最好一個方式就是專業化,你不會想去一個牙醫那裏看骨科的疾病。所以最常規一種方式就是慢慢收窄專業範圍,實現精細專業化。

  3.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巴菲特:如果你能持續擴張能力圈,當然要這麼做,我大概也是這麼多年拓展了一點,但是你不能強迫拓展的進度。

  4.不值得花費時間生氣 

  巴菲特:芒格先生跟我,六十多年從來沒有發生過爭執,當然我們有在某些議題上有不同意見,但絕對不會爭執。因為查理比我更聰明,他覺得因為某些事情生氣導致情緒波動等,不值得花時間。

  5.將現金大量用於慈善事業 

  巴菲特:希望能把伯克希爾大部分資金用於慈善事業,我自己肯定有很大一部分個人資産做捐贈。我每幾年會寫一份遺囑,而且內容都差不多。

  6.延遲滿足和及時享樂不矛盾 

  巴菲特:低利率的環境和固定的投資額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無法馬上獲利和享受。儲蓄不是所有家庭和環境都最應該做的事。你可以告訴孩子,及時享樂也是種方式,省了錢買30年國債也賺不到多少。如果你能讓家庭現在享樂,也不是不可取。所謂延遲滿足,不是不提倡去做,我一直相信,儲蓄還是有很大力量的。

  7.開心和財富不成正比 

  巴菲特:我不覺得很多富人因為有了很多錢就開心。開心和財富不是成正比的。如果你有了50萬、100萬美元還不開心,你有了500萬或者1億美元也不會開心。

  8.更多的閱歷才能讀懂人性 

  巴菲特:人越老,有越多的閱歷,我們慢慢可以讀出人性的一些東西,肯定比我們年輕時學得更多。我們不能靠讀書去學這個,不管我們智商多高,不管誰教我們,必須通過更多的閱歷、更多的積累去學習。

  9.看什麼是行之有效的,然後去行動 

  芒格:剛去世的李光耀曾説過這一句話“看看什麼是行之有效的,然後去行動吧”。你如果去踐行這一點,你會發現這句話真的非常奏效,就是真正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也去看其他人是怎麼做事的,這些都可以幫助你們。

  10.時間和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 

  巴菲特:希望我和查理能夠活更久,但時間和愛是用金錢買不到的,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我非常幸運可以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時間,也有足夠的金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和芒格能夠做不受肉體衰老程度限制的工作非常幸運。

  芒格: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陳劍 綜編)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