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野蠻生長屢遭傳銷質疑 社交電商新商業模式利與弊

2019-05-06 10:35: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目前,國內社交電商模式分為拼團模式、分銷模式、SAAS工具模式、社區模式四種。

  分銷開店型社交電商平臺由於野蠻生長、層級不清,導致良莠不齊,頻頻遭到涉嫌傳銷爭議與質疑。

  ● 所謂社交電商,是指基於人際關係網路,利用網際網路社交工具,從事商品或服務銷售的經營行為

  ● 目前,社交電商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最大問題是傳銷,此外還涉及虛假宣傳,特別是網路直播中的電商。但如今電子商務領域的法律法規仍然不夠健全,電子商務法也沒有針對社交電商的特殊性作出規定

  ● 消費者在判斷社交電商是否屬於傳銷時應注意兩方面:第一,網站是否有真實的商品交易,正規網站以真實的商品交易為基礎,返利只是一種行銷手段;第二,網站返利的資金來源是否合法,正規網站的返利資金以平臺的經營收入(包括消費收入、廣告收入等)為主要來源,而不是靠拉人頭、交會費等作為平臺的收入來源

  社交電商最近風波不斷,引起社會關注。

  近日,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了《2018-2019年中國電子商務法律報告》,“社交電商傳銷”被列入十大電商法律關鍵詞。

  所謂社交電商,根據《2017年中國社交電商和微商行為發展報告》的定義,是指基於人際關係網路,利用網際網路社交工具,從事商品或服務銷售的經營行為。

  目前,國內社交電商模式分為四類:拼團模式、分銷模式、SAAS工具模式、社區模式。來自網經社的研究表明,分銷開店型社交電商平臺由於野蠻生長、層級不清,導致良莠不齊,頻頻遭到涉嫌傳銷爭議與質疑。

  如今,社交電商與人們的生活聯繫越來越緊密,對於其是否涉嫌傳銷,《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發展會員引流賺錢 

  宣稱免費實際收費 

  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顯示,3月14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廣州花生日記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傳銷(直銷)違法行為作出處罰決定。行政處罰內容包括:責令整改、罰款,責令處罰150萬元人民幣,並沒收違法所得7306.58萬元人民幣,合計7456.58萬元。

  據了解,這是迄今為止國內社交電商最大的一筆罰單,也是我國電商20年曆史上屈指可數的“天價罰單”。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早在2018年9月25日就對“花生日記”涉嫌傳銷的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調查。經查明,從2017年7月28日至2018年9月25日立案期間,花生日記以平臺運營商可獲取其發展的會員所購買的商品一定比例的佣金為誘餌,發展了多個粉絲數量多、流量大的流量運營公司,作為其分公司(也稱之為運營中心),再由這些分公司去管理運營商,運營商負責發展會員,按照層級提取酬金。

  在上述期間,當事人通過設定“平臺(分公司)—運營商—超級會員—超級會員……超級會員”的層級式管理架構,採取多層級佣金計提制度和會員升級費用等手段。截至2018年9月25日,花生日記App平臺形成了31530個以運營商為塔尖的金字塔結構,會員總數達21534555人,其中組織結構達到三級及三級以上層級的會員共有21496085人,佔總會員人數的99.82%,層級最多的鏈條已經發展至51層。會員遍及全國各省市,收取佣金金額達456744401.69元。

  陳敏(化名)之前是花生日記的用戶,現已轉戰另一家社交電商平臺,並且成為VIP用戶。

  當問及VIP會員是否收費時,陳敏告訴記者,“每月只收68元,按年交需要300多元,到期自動取消”。

  據了解,這一社交電商平臺宣稱是獨立的免費App導購平臺,集合了各類電商平臺、商家的優惠券。此平臺VIP會員自購返傭百分比較高,比普通會員超出不少,且通過裂變形式推廣之後可以獲得數量不等的佣金,VIP會員的津貼按照分裂的級別進行賦值。

  記者注意到,花生日記被罰之後,上述社交電商平臺用戶在不同網路平臺宣稱這一社交電商平臺是“安全的”“不扣錢,不收錢”。

  郭傑(化名)是另一家社交電商平臺VIP用戶,成為這家社交電商平臺VIP用戶需要交納399元,並且需要通過“引流”和拉會員來賺錢。

  當記者問及推廣的實際狀況時,郭傑稱,“一般人比較難做,有實力和資本的可以試著做做”。

  郭傑還告訴記者,身邊朋友經過自己的介紹後,都在使用這個社交電商App。

  對於社交電商會員收費的合理性,一名社交電商平臺的長期用戶告訴記者:“有些平臺不用收費,有些需要收費。其實,本質上講不用收費。”

  “收費有68元的,也有399元的,我還見過收了2500元的。”這名長期用戶説。

  掃邀請碼建培訓群 

  專人傳授經驗技巧 

  為了進一步了解社交電商發展會員的情況,記者又聯繫了一家描述為“全程不收費”的社交電商平臺會員王恢(化名)。

  記者先嘗試在應用商店對這家社交電商平臺進行搜索,發現同名軟體竟有好幾個。

  王恢告訴記者:“一定要下載正版,其他都是盜版。公司有很多,團隊有很多,賺不賺錢是與平臺有關的。如果我早進入這個行業,我早就是富婆了。”

  當記者想要進一步了解這個社交平臺的操作情況時,王恢將自己的邀請碼提供給記者,並邀請成為她的推廣用戶。隨後將其內部培訓資料發給記者。

  資料中稱,這個社交電商平臺賺錢通過3個渠道:推廣産品賺取佣金,推廣註冊賺錢,升級成為團長躺賺。其中,團長的代理無論發展多少級別,都會收取20%的佣金獎勵,且自己購買會增加44%的佣金。

  團長的級別也有區分,一級團長需要拉取100人,二級團長需要拉取200人。除此之外,高級團長需要培養10名一級團長和20名二級團長,且有底薪、出國旅遊等福利。新手操作都有詳細和具體的模板要求,還可以看到“新手必看”“合夥人必看”等內部資料,提供了多種加人技巧和諸多商家互粉的技巧。

  隨後,王恢將記者拉入一個培訓群,主講人學會計專業,講述自己的入行經歷和經驗技巧,覆蓋一整天的操作步驟和形式。

  王恢數次提醒記者,賺錢要趁早,趕緊加入自己的隊伍,可以把邀請碼發給身邊更多的人。

  社交電商真假莫辨 

  謹防跌入傳銷陷阱 

  除了社交電商存在爭議的商業模式之外,還有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偽社交電商平臺的旗號從事傳銷活動。

  3月18日,深圳警方發佈通報稱對“雲集品”特大網路傳銷犯罪團夥開展收網行動,抓獲多名主要嫌疑人。通報顯示,這一團夥以“共用經濟”“新銷售”為幌子,成立深圳前海雲集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要求會員繳納一定費用取得加入資格,通過設立多等級的會員制度組成層級,以發展人員數量作為計酬返利依據,引誘他人繼續參與,騙取財物,嚴重擾亂經濟社會秩序,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犯罪。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年初,“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就接到用戶對“TPS雲集品”的投訴,稱購買的商品退貨後無法退款。

  根據投訴,唐女士的母親于2017年1月在TPS雲集品購買遠超過實際價值的行李箱,驗貨後發現價格和品質不匹配,聯繫退貨。退貨後,退款無法提出,多次聯繫客服均被推諉。

  這個網站的模式是發展下線加入給上線分紅。經上線長達半年的“洗腦”式宣傳,唐女士的母親加入了平臺,買過幾次東西後發現這個網站的商品多是高價低質,意識到受騙後聯繫退貨,對方也同意了,但在最後提出退款時對方一直未受理。(記者 杜曉 實習生 袁小存)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