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能源汽車到底能不能買?先看看政府工作報告怎麼説

2019-03-06 08:42:00
來源:國是直通車
字號

  政府工作報告再提新能源汽車。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穩定汽車消費,繼續執行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

  之所以説“再提”,是因為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

  當時的説法是,在2020年12月31日這個截止日期的基礎上,將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

  也就是説,在2023年12月31日前,購買新能源汽車仍然能免購置稅。

  連續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及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無疑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大利好。但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按下倒計時鍵,市場或將高度承壓。

  在政策和市場的博弈下,新能源汽車迎來的究竟是“高光時刻”還是“黑暗時刻”?于消費者而言,補貼減退,新能源車還值不值得買?

  車市寒冬的一抹暖陽

  回顧以往,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援力度不可謂不大。

  2017年底,國家出臺《關於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公告提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公告出臺不足3個月,2018年兩會開幕,決定將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

  除了免稅,還有補貼。被大眾所熟知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更是由來已久。

  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始於2009年。這一年,國家發佈《汽車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其中提到,啟動國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範工程,由中央財政安排資金給予補貼。

  同年,財政部發出通知,明確對試點城市公共服務領域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彼時,一輛純電動汽車最高可拿6萬元/輛的國補資金。

  2010年5月,國家出臺《關於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之後由試點城市擴展到全國,私人領域的新能源車補時代正式來臨。

  在強力的補貼刺激下,新能源汽車産銷規模節節攀升。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別達到127.0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增長59.9%和61.7%,連續四年居世界首位。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2018年國內整體汽車市場表現低迷,更是出現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在整體市場下行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成了車市寒冬中的一抹暖陽。

  補貼退了,價格漲麼?

  毫無疑問,國家的政策紅利對新能源汽車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一旦政策轉向,新能源車市場還能一路長虹嗎?

  根據國家規劃,到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全部退出,2019年是補貼退出的關鍵過渡期。進入今年以來,網上已流傳出各種關於2019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的方案,但截至發稿日,官方方案仍未出臺。

  業內觀點認為,雖然官方政策尚未出臺,但今年補貼大幅度退坡已是大概率事件。

  自2017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補貼開始退坡,在此前基礎上降補20%。進入2018年,退坡力度更大,且更細化。據中汽協消息,今年會在2018年的基礎上最少再降低30%。

  補貼退坡力度一波比一波猛烈,有人擔心,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依賴於政策,在此趨勢下,恐怕難以忍受“斷奶”之痛。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此持不同意見。他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表示,在國家政策的“組合拳”下,新能源汽車的後續發展動力依然強勁。

  “雖然補貼加速退坡,但購置優惠政策有接替延續的作用,而且還有雙積分等其他政策形成‘組合拳’,國家政策紅利一直在不斷跟進,未來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會進一步加大。”崔東樹説。

  另一方面,隨著技術進步加快,新能源車的電動化和智慧化優勢將不斷體現,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産品力量的增強將帶來更多的市場擁躉。

  “這在一定意義上也達到了政策推動轉向市場推動的良好效果。”崔東樹説。

  對於消費者來説,他們更關心的是,補貼減退後,車企會不會出於成本壓力提高售價?

  崔東樹表示,在補貼退坡的影響下,車企可能會小幅上調新能源汽車價格。他認為,由消費者與企業共同承擔補貼退出後的成本上升,這是必然選擇。

  崔東樹同時指出,政府可能會在用電、補電等環節給予一定支援,這也會改善消費者的使用成本。因此,從總體來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熱情會持續保持。

  “即使補貼退出,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國家在政策方面是一定有支援的。”崔東樹説。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部長苗圩今年表示,相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制定2019年補貼政策,總的原則是在確保2021年補貼全部退出後,産業不發生大的波動,分階段釋放退坡所帶來的壓力。

  此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是一個發展動向,值得共同關注。(馮玲玲)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