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華致酒行登陸A股 啟幕酒業流通“鉑金時代”

2019-01-30 16:0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1月29日電 華致酒行今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正式登陸創業板,成為中國酒類流通領域的首家上市企業。首日開盤報20.15元,截至午間收盤,華致酒行股票價格為24.18元,較IPO發行價16.79元上漲44.01%,總市值達55.99億元。

  

  “華致酒行此次能夠突出重圍成功上市,充分體現了酒類流通渠道價值得到資本市場認可,對於企業自身和行業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專職副會長劉員表示。

  從2005年成立,到如今坐穩“中國酒類流通領域第一股”,華致酒行經歷了酒水行業的結構性調整,也見證了新經濟形態下迸發的消費活力。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華致酒行創始人、董事長吳向東表示,“未來,華致酒行將立足中國、放眼全球,做一家擁有渠道高效率的、擁有品牌溢價能力的精品酒水運營商和服務商。”

  以“保真”建立酒類流通誠信體系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市場經濟下的酒業流通行業開始快速發展,但由於業態過於分散,造成了假貨氾濫、定價混亂等現象的橫行,大部分頭部酒廠、終端零售商難以避免這一痛點。

  華致酒行的誕生,正始於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據吳向東回憶,“華致酒行的創立源自兩件事,一件是十五年前的春節,我請好朋友到家裏吃飯,特意打開一瓶名酒給大家滿上,喝下去發現居然是水,當時場面相當尷尬;另一件是朋友搬家,讓我們過去幫忙,發現他家裏的酒大部分是假的。”

  這兩件事深深觸動了吳向東,他決心創立一家只賣真酒,絕不賣一瓶假酒的公司。2005年,華致酒行正式成立,開創了以“保真”為核心經營理念的創新式酒類連鎖模式。

  “一開始遇到很多障礙,但很快,華致酒行的保真模式獲得了市場和資本的認可。”資料顯示,華致酒行從成立到2010年,短短5年就在全國開設了近300家門店,估值達60億元。隨後,整個白酒市場受“塑化劑”等事件影響而進入動蕩調整期,陣痛過後,2016年,白酒行業整體進入復蘇週期。聚焦于“保真模式”的華致酒行在新一輪迴暖中優勢顯而易見,一方面,“買真酒到華致”的品牌烙印已經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過對業務結構的不斷優化,華致酒行再次搭上了新一輪消費升級的紅利。

  華致酒行的模式創新和品質堅持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可。目前,公司上游合作企業有茅臺集團、五糧液集團、澳大利亞富邑集團、汾酒集團、古井集團等國內外著名酒企,下游合作企業有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步步高、蘇果等國內一流零售企業。

  啟幕流通下半場 

  有分析認為,與上一個“黃金時代”相比,當前流通行業整體呈現出對品質和服務的新一輪追求,同時,行業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尤其在高端酒水領域,追求“品質保真”、“精耕細作”成為新“鉑金時代”的鮮明特點,酒類零售終端“二八定理”持續,資源和資本不斷向頭部集中,整合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據了解,華致酒行正在以大數據+共用經濟模式等創新方式,探索産業效能優化、渠道整合的更多可能。

  具體而言,華致酒行根據酒水行業特有的分佈特徵,建立了可持續優化的線下銷售網路體系,以大數據B2B業務佔據終端零售市場的重要話語權。同時,遍佈全國的終端零售網點也成為華致酒行探索“共用經濟”模式的土壤,通過將優質門店發展為華致酒庫,企業獲得了更多直面消費者的觸角,對零散的渠道完成高效整合,原有門店則通過企業品牌化、標準化的賦能,顯著提升週轉率和品牌知名度,從而形成共贏發展的局面。

  “華致酒行未來的戰略是高效化、規模化”,吳向東表示。未來一個時期華致酒行計劃發展5000家 “華致酒行”、“華致酒庫” 、“華致名酒行” 、“華致名酒窖”和50000家直供優質終端網點,同時還將結合數字消費趨勢,拓展線上B2C直供業務。

  “大數據B2B、終端門店與線上B2C”,華致酒行“三管齊下”的業務佈局將全面打通流通領域的各個鏈條,業內人士指出,這樣毛細血管式的全渠道行銷網路將是酒類流通行業下半場“效能之爭”的制勝關鍵。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