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併入美團App 摩拜名字要沒了?

2019-01-25 16:31:0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近日,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發佈內部信,宣佈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未來摩拜單車品牌將更名為美團單車,而美團App將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距離“賣身”美團不到10個月的時間,摩拜單車徹底美團化,甚至即將失去自己的姓名。

  一邊是被“金主”改名易姓的摩拜,一邊是每況愈下拖欠押金的ofo,對於兩家共用單車巨頭而言,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摩拜品牌將成歷史

  

  摩拜單車的“改朝換代”,讓很多人唏噓不已。

  王慧文在內部信中表示,目前美團App和摩拜App均支援掃碼騎車,未來摩拜單車品牌將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據了解,目前打開美團App,點擊右上角“+”,選擇“掃一掃”或者“騎單車”,已經可以使用摩拜單車服務。

  去年10月底,美團在上市後的第一次組織架構調整中宣佈成立LBS平臺。所謂LBS,即基於位置的服務。美團的LBS平臺包含LBS服務、網約車、大公交、無人配送等部門。此次,王慧文宣佈摩拜單車將成為美團LBS平臺單車事業部,由他本人兼任事業部總經理。

  這樣一封內部信,被外界視為摩拜徹底美團化,被進一步整合進美團生態中。在業內看來,這次整合正是當下共用單車行業陷入蕭條的結果,美團因此放棄了繼續探索摩拜變現的可能,更明確了其在未來美團生態裏作為“工具”的定位。

  對於未來美團App成為唯一入口之後,原摩拜App賬戶押金、餘額等如何處理、是否影響消費使用時,美團表示,都不會有影響。同時美團方面表示,摩拜沒有裁員計劃。

  鉅額融資難解困境

  2015年1月,摩拜單車成立。一年後,摩拜在上海正式推出智慧共用單車服務,並先後進入19個國家。官網資訊顯示,自運營以來,用戶累計騎行里程達182億公里。

  三年多來,摩拜至少完成7輪融資。其中,僅D輪融資就達到2.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短短5個月後,由騰訊領投的E輪融資更是超過6億美元,創下共用單車行業單筆融資最高紀錄。

  “燒錢”的模式讓企業迅速佔領市場,但共用單車龐大的運維成本讓企業只能依靠資本“續命”。從外表看已成長為“獨角獸”的共用單車企業,實則是虛有其表的“紙老虎”,繁榮之下危機暗涌。

  錘子落定,2018年4月,美團以27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摩拜單車,美團CEO王興出任摩拜單車董事長。摩拜單車放棄了獨立發展之路。隨後,王興和摩拜創始人胡瑋煒通過內部信宣佈新的組織架構調整,胡瑋煒出任摩拜CEO,原CEO王曉峰卸任。

  12月23日,胡瑋煒宣佈,因個人原因辭去摩拜單車CEO職位,由公司總裁劉禹接任。胡瑋煒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自己“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

  創始人“出局”,App更名,摩拜終究要與自己的時代揮手告別。

  共用單車跌落神壇

  “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共用單車近幾年的發展,這或許是最貼切的措辭。

  “雖然我的押金也還在排隊,但看到小黃車的結局挺難過的。”曾在北大就讀、留京工作的市民張小瑤説,當年看著ofo在學生中招募來一輛輛零散、型號規格不統一的自行車,根本沒想到這樣的事業會走多遠。待共用單車真正成為生活習慣時,寒冬卻隨之而來。

  究其原因,無論ofo還是摩拜,都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盈利方式。直到今天,共用單車似乎仍是個只賠不賺的買賣。根據美團2018年9月公佈的招股書,自4月4日收購摩拜以來,摩拜于4月4日至4月30日的騎行收入為1.47億元,凈虧損 4.07 億元,每天虧損達1500萬元。

  共用單車的野蠻發展也讓問題不斷暴露。由於運營企業大量投放,尤其是在一些地鐵站、公交車站、寫字樓附近,共用單車堆積佔道已經影響正常通行。為此,2017年9月起,共用單車在北京的新增投放已被叫停。目前,在ofo線上排隊系統中,排隊退押金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千萬,退款完成遙遙無期。隨著ofo創始人戴威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也就是俗稱的“老賴”,曾經被視為“新四大發明”的共用單車跌下神壇。

  年關將至,曾經的共用單車巨頭,各有各的年關要過。喜歡摩拜的騎友們今後將不得不下載美團App,改變原有的使用習慣,而尚未拿到押金的“小黃人”們,仍在焦急等待。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