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熱議數字經濟未來:未來10年個性化定制將成常態

2019-01-08 09:16: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1月6日,阿裏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新經濟智庫大會在北京召開,專家學者智庫聚焦數字經濟帶來的科技變革和經濟動力,並展望數字經濟指向的智慧化未來。與會專家認為,伴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和品質升級,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漸成主流。

  “我們在過去幾年不斷聚焦數字經濟的研究,每一年數字經濟都在發生重要的變化,內涵、外延都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阿裏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説。

  從傳統品牌IoT轉型,到原創設計走紅,再到基於C2B産生的新品牌、新品類……定制化的消費場景和生産場景日益融合,為服務型、個性化和智慧製造提供實踐場。高紅冰在現場分享了一款瑪氏與天貓新品創新中心基於消費者洞察推出的辣味巧克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部長馬名傑認為,建設製造業強國,數字化轉型是重要途徑。對企業來説,數字化轉型可以帶來品質提升、成本降低、産品創新,這是經濟轉型升級最基礎的單元。對産業來説,一方面傳統産業抓住數字化轉型發展機遇,可以實現向價值鏈高端的轉移;另一方面是新興産業的成長。

  釘釘副總裁張斯成介紹到,釘釘作為數字化時代的工作方式,推動企業從剛性的科層組織到柔性的液態組織,最大限度地凝集和釋放創新創造活力。截至2018年3月31日,釘釘企業組織已經突破700萬家。基於辦公場景的“人、財、物、事”全鏈路數字化解決方案,賦能中國企業進入數字化時代。

  “未來,隨著供應鏈、製造業等更廣泛的領域都實現線下生産線和線上數據分析的融合,通過全鏈路協同提供智慧化解決方案,滿足C2M、千人千面等個性化定制需求將成為常態。”阿里巴巴産業網際網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威如説。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預計,數據和智慧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將催生數個十萬億級産業。數據給製造業的最大機遇是液體化,實現C2M柔性製造,從而提高産品和生産效率。

  會上,阿裏研究院還發佈了《解構與重組:開啟智慧經濟》報告,預測了下一個10年智慧經濟的浮現。報告指出,智慧經濟是使用“數據 + 演算法 + 算力”的決策機制去應對不確定性的一种經濟形態。産品、個體、組織、産業、世界都將完成微粒化的解構和智慧化的重組。

  報告指出,展望智慧經濟的未來,個體實時的、個性化的、碎片化的需求,能夠被傳遞到生産端,計算能力的充裕可以讓這些具體的顆粒狀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産業鏈再根據需求進行生産,實現精準的供需匹配。

  對此,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教授表示,應該擁抱智慧社會的到來,同時需要從公共治理角度出發,確保人們都能享受智慧時代的美好生活。

  高紅冰認為,智慧經濟包含三大支撐要素:“零離線”萬物智慧,“零錯配”協同網路,“零縫隙”數字孿生。這三個零是數字經濟的三個要素。他同時描繪了一幅智慧經濟的未來圖景:以智慧服務機器人的普及為標誌,世界將迎來一輪機器覺醒。

  在阿裏雲智慧事業群機器智慧首席科學家閔萬里看來,只有將最先進的數字經濟及智慧技術應用於最傳統的産業,才能激發最大活力。以計算力和數據資源撬動新智慧經濟的價值空間,帶動産業升級,從而推動經濟轉型。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