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讓百姓能消費、願消費、敢消費

2019-01-08 09:0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製圖:張丹峰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確定為2019年要抓好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國內市場今後潛力有多大?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有效投資有哪些好招?

  能消費,讓百姓消費有底氣;敢消費,營造放心消費環境;願消費,壯大消費新增長點。

  多種層次多主體構建新興産業發展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更好滿足新産業融資需求。

  ■ 我國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蘊藏巨大機遇

  2分5秒,2018天貓“雙11”成交額突破100億元;4分20秒,成交額超2012年全年……10年前,“雙11”單日成交額為5000萬元,而如今,僅天貓一家便突破2000億元。

  “小到寶寶用的益生菌、棉柔巾,大到家庭用的暖風機、破壁機,‘雙11’購物車得有大幾千。”在江西工作的80後付萍説,這些年“雙11”購物車越裝越滿,貨品也越來越高級。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恰逢其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認為,我國有潛力、有需求,也有條件。

  擴容市場空間有潛力。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並在穩步擴容的中等收入群體,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百姓消費正經歷從‘有’到‘好’的轉變,消費升級潛力巨大。”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王遠鴻認為,不同群體、區域、行業間的差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辯證看就是市場需求,都可以通過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來滿足。“儘管我國市場規模龐大,但整體實力不強、綜合水準不高。不過,有差距就有空間,要變挑戰為機遇。”

  應對外部挑戰有必要。“當前,經濟運作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出口減速風險提升。這種情況下,關鍵還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王遠鴻認為,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既有利於穩增長、穩就業,也有利於增強經濟韌性、優化經濟結構,從而使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

  提高供給品質有條件。“我國在很多領域的創新,已經從跟跑轉為並跑,有的領域甚至開始領跑,這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王遠鴻説。

  “以家電行業為例,我們成功建立了自己的研發體系和隊伍,産品品質穩步提高。”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説,一些企業還積極開發出全自動智慧豆漿機、水槽式洗碗機等針對中國家庭偏好的新産品,這些升級與創新將撬動新的消費需求。

  ■ 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

  “帶娃出門,國內不少景區都沒有母嬰室、無障礙通道,你得抬著嬰兒車上下臺階,又危險又累!”在北京工作的李嵐是3歲孩子的媽媽,提起國內的親子消費,充滿期待。

  她坦言,因為擔心服務設施不完善,很多旅行計劃不得不放棄。“爸媽都舍得為孩子花錢,現在越來越多的商場都開設了兒童樂園,希望今後育幼、醫療、旅遊等服務可以更加完善,讓年輕爸媽可以消費得更放心、更舒心。”

  要努力滿足最終需求,就要讓消費者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能消費,讓百姓消費有底氣。王微説,一方面要通過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政策,調節收入分配,鼓足錢袋子,讓老百姓有底氣消費。另一方面,打消百姓對未來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較大而不敢消費的顧慮,要繼續提高公共服務水準。

  敢消費,營造放心消費環境。“之前在電商平臺買褲子,商家宣傳買一送一,但後來只寄了一條,溝通遲遲未果。身邊也不時有朋友遇到預付卡消費商家跑路、假冒偽劣、霸王條款的‘消費坑’。”在浙江杭州工作的張義羽説,希望消費監管嚴起來,信用體系全覆蓋,消費者維權不再陷入“追回一隻雞,得殺一頭牛”的尷尬。

  願消費,壯大消費新增長點。王微認為,一是促進實物消費不斷提檔升級,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二是支援多層次多樣化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引導消費新模式加快成長。

  積極拓展消費新增長點,有關部門正在行動。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日前表示,要加強消費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旅遊、體育等服務消費和網購等新業態。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出臺實施大力發展養老服務和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的政策措施。

  ■ 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形成有效供給

  “近幾年,隨著我國用藥安全需求提升,國內藥用包裝材料管理政策趨嚴,中性硼硅玻璃的市場前景向好。幸好當年有了國投6800萬元的增資,讓我們抓住了市場機遇!”河北滄州四星玻璃董事長王煥一介紹。

  作為能夠穩定批量生産藥用中性硼硅玻璃的廠商,四星玻璃近3年投入了上億元進行技術改造。“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2%。最近我們接觸了好幾家投資方,今年打算再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生産出更多好産品。”王煥一説。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就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形成有效供給。那麼,錢往哪投?何立峰表示,2019年要加強重大技術裝備補短板、加快傳統産業改造提升、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聚焦關鍵領域促進有效投資、加快提供更高品質更高水準的供給等。

  補短板、調結構、增後勁都需要投資,投資的錢哪來?

  引導基金要領路。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任志武建議,以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形成普惠性政策為著力點,大力推動多種層次、多主體構建新興産業發展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更好滿足新興産業融資需求。

  “為美好生活補短板,為新興産業做導向是國投的新使命。”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會生介紹,截至目前,國投旗下股權基金規模達到1600億元。根據測算,國投管理的基金公司每投資1元,就能帶動社會資金近20元進入到戰略性新興産業、民生等領域。目前以人工智慧、醫療設備等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和生物工程、健康養老産業等新産業在國投的産業結構佔比已接近20%。

  民間資本是主力。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中,民間投資是主力軍。要進一步提升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一方面,要打破投資壁壘,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制化營商環境,讓民間資本進得來、能發展。另一方面,也要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讓企業家的創業激情留得住、可升溫。

  “高新技術産業技術門檻高、研發投入大、創新認證應用週期長,企業目前可獲取的資金渠道往往限于銀行貸款,利息負擔有點重。希望金融扶持政策能落實得快一點、實一點、準一點,讓更多企業血脈暢通,大步前行。”湖南湘投金天科技集團首席專家唐仁波説。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08日 02 版)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