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有了這個門檻 無人機産業“飛”得更高

2019-01-03 10:25: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全球民用無人機産業發展迅猛,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到2022年其市場總值將達到150億美元,出貨量將突破62萬架,有望成為全球航空航太工業領域增長最快的一個單元。這當中,我國民用無人機表現搶眼,産值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其中僅大疆一家,就佔據了全球市場72%的份額。

  民用無人機産業是一個新興的高科技産業,伴隨爆髮式增長而來的是如何在創新能力、安全管控能力、生産製造能力等方面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制定了《無人機製造企業規範條件(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件》),旨在進一步加強無人機行業管理,規範行業市場秩序,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

  促進無人機行業良性發展

  “作為無人機研究領域的老兵,我經歷過無人機的研發、設計、製造,從0到1的發展過程。” 天津大學機器人與自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齊俊桐説,整體而言,我國的無人機製造水準已躋身國際一流行業,在市場份額、研發製造能力、應用廣度深度方面均具有一定優勢,已成為“中國製造”的代名詞。

  目前,我國民用無人機已在航拍、農業植保、物流運輸、救援救災、野外巡查、環境測繪、能源巡檢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然而,作為新生事物,我國民用無人機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的問題:與産業規模高速發展相比,行業法規標準體系建設相對滯後,無人機飛行安全監管技術手段缺失,部分行業應用類無人機核心技術不足,市場開拓能力有待提升等。

  此次《條件》從基本條件、創新能力、生産製造能力、産品要求、品質控制、從業人員等方面,對無人機製造企業提出了具體要求。

  “《條件》出臺表面看是監管、控制行業發展,實際上是為了更好促進民用無人機行業良性有序競爭。” 齊俊桐直言,“民用無人機激增的背後加劇了無序、惡性的市場競爭,長此以往,將打擊消費者對無人機應用普及的信心,以及優質無人機研發企業技術研發的積極性,對整個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國內一家從事無人機研發的企業負責人也持相同的看法。“高端無人機研發落後,生産規範、品質檢測、應用服務等標準缺乏,造成管理混亂。特別是低端無人機的‘井噴’發展,引起惡性競爭,民用無人機企業亟須進行規範管理。”他認為《條件》出臺的積極意義在於,通過規範生産、保證品質的方式, 優化整個無人機生産行業的水準,助力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加速有研發能力企業的崛起。

  推動創新研發水準不斷提升

  齊俊桐指出,近年來,智慧化産業浪潮趨勢加快,消費者對無人機功能性需求提升,複雜的工業應用場景對無人機製造提出了更多技術與安全要求,無人機製造企業正紛紛從“製造”到“智造”創新轉型。

  “但受制于行業自身短板,民用無人機智慧製造發展正面臨諸多挑戰。” 齊俊桐解釋,對研發技術本身而言,雖然無人機製造企業如雨後春筍,但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不多,大多數企業主要從事組裝業務,沒有核心自主研發能力。並且,隨著工業級無人機不斷深入應用,一些核心技術如電池續航等問題成了制約發展的痛點。

  對此,《條件》指出要鼓勵無人機企業做優做強,加強技術和管理創新,提高無人機研發製造水準。在創新能力方面,《條件》要求製造企業年研發經費投入不低於當年總營業額的4%,並享有所製造無人機的智慧財産權,擁有無人機相關的專利或專有技術,其中授權專利不少於50項(發明專利不少於3項),且3年內未出現侵權行為。

  “企業發展到了一定規模,確實需要這些東西。這些規定相當於一個準入門檻,規定了企業需要達到的技術能力。”在業界,很多潛心研究的無人機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已有佈局。不久前,齊俊桐的創業公司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與固態電池新能源技術領軍者清陶能源達成合作,希望共同努力破解電池續航難題,對無人機從製造向“智”造轉變提供巨大動能。

  在廣州極飛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總監汪盛平看來,《條件》中所提出的“企業具備與所製造的無人機産品相匹配的試飛場地,能夠對産品進行試飛驗證”,體現了無人機行業獨有的特點。“每一架無人機出廠前,都必須進行飛行測試,確保安全。當初選擇廠房時,因為考慮到試飛場地因素,我們把工廠選在東莞。”他説。

  用行業洗牌倒逼企業提質

  民用無人機産業迅速發展的同時,“黑飛”、擾航等事件頻發。2017年,成都雙流機場17天內遭遇了9起因無人機亂飛擾航事件,造成共計過百架航班備降、返航或延誤,嚴重威脅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加強無人機監管,迫在眉睫。

  《條件》提出,企業所製造的無人機應具備敏感地區飛行限制功能和與用途匹配的感知避讓功能,並具有唯一産品編碼,滿足身份識別要求;應在無人機産品外包裝明顯位置及産品説明書中提示依法依規飛行,警示飛行風險。

  “無人機的應用,安全最為重要。” 上述不願具名人士説,“我國民用無人機行業發展較快。因為走得快,相對來説,相關法律法規顯得有所滯後。”

  隨著無人機的普及,老百姓接觸到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無人機唯有規範化生産和管理,才能降低安全風險。因此,《條件》要求無人機在鏈路丟失、定位失效等故障情況下,應能夠自動採取降落、返航或其他應急措施,減少對地面人員及建築物造成傷害。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條件》必將對無人機企業乃至行業産生較大影響,倒逼企業提質。“對我們的無人機系統生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環保認證方面,我們正在努力改進,爭取儘快拿到環保認證。”該人士坦言。

  “資本是催熟無人機行業的關鍵‘柴火’。《條件》將推動企業出臺積極措施,加入‘規範’名單,引導社會資源向符合規範條件的企業集中,加快培育優勢企業。”齊俊桐説,無人機企業將迎來大面積洗牌,沒有足夠技術積累和專業技術的無人機企業將面臨淘汰。相反,具備技術領先優勢的企業,則借此機會優化技術與産品。“良性競爭環境下,企業唯有有條不紊修煉內功,尋求突破,才能具備搶奪市場的競爭力。”

  “《條件》還將進一步打通無人機産業上下游資源産業鏈的整合,促進大小企業‘抱團’,推動民用無人機行業集群發展。” 齊俊桐説。(記者 葉 青 通訊員 肖 玲)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