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更多國家擁抱“一帶一路” 探訪“走出去”的中國企業

2018-11-26 09: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浩瀚的太平洋,最西端是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最東端是亞洲的馬來半島。記者此行採訪橫跨了大洋的東西兩端。

  幾個世紀前,太平洋上就有一條古老的航線,從中國經東南亞到達美洲大陸,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今年1月份,“一帶一路”建設延伸至拉丁美洲。10月底,記者從北京出發,經歷26個小時的飛行後,到達哥倫比亞,開始了海上絲綢之路探訪之旅。

  大洋兩岸的機遇

  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西北部,不僅是南北美洲大陸交通要道,也是一個同時擁有大西洋和太平洋入海口的國家。

  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海拔在2600米以上,克服了環境變化和高原反應的不適,我們抵達的次日上午,就與當地中資企業座談。

  朱建國是哥倫比亞中資企業協會會長,也是中國石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哥倫比亞新格拉納達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他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從2010年開始,中國企業陸續進入哥倫比亞,近兩年數量增加。2016年組建中資企業協會後,已有基礎設施、石油、汽車、資訊産業、礦業5個分會,入會的有70多家中資企業。他説,哥倫比亞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很大的市場,也有很多機會,但需要有一個産業磨合的過程。

  拉美地區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後,而且分佈很不均衡,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記者在波哥大看到,大部分道路仍是兩車道,且路況不佳。借助“一帶一路”建設這一國際性合作平臺,拉美國家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和技術進行基礎設施改造,更好實現互聯互通。

  哥倫比亞的資源主要有石油和煤炭。中國石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哥倫比亞公司擁有兩個項目,分別為聖湖能源哥倫比亞公司和新格拉納達能源公司。

  聖湖能源公司首席作業官趙煊介紹,哥倫比亞是拉美第三大産油國,資源潛力大,勘探率低,很多資源還沒有被發現。

  數據顯示,哥倫比亞的原油和天然氣儲量替代率持續走低,原油只夠開採5年,天然氣只夠開採10年。油氣潛在資源量約有470億桶。從2006年進入至今,聖湖能源已成為哥倫比亞第三大非國有石油公司,也是哥倫比亞稠油熱採開發的技術引領者。

  哥倫比亞中資企業協會秘書長劉靜説,哥倫比亞有比較公平開放的環境,法律保護、勞工性價比以及營商環境都比較好,國際投資利潤也可以自由匯出,是非常理想的投資熱土。但因為相隔太遠,交流不夠,哥倫比亞市場其實被低估了。

  在馬來西亞,記者到達的前幾天,中國石化總承包的馬來西亞年産1500萬噸常壓蒸餾裝置引進原油,該裝置進入開工階段,成為整個項目首個引入物料的核心工藝裝置。

  “在這個項目之前,馬來西亞的煉油裝置規模都不大,大約在400萬噸至800萬噸之間。”該項目副經理孫旭照介紹,這一項目使馬來西亞一舉達到單套1500萬噸煉油裝置的規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套裝置。孫旭照表示,中國公司基礎條件好,技術上有優勢,管理上有經驗,“走出去”有很大優勢。

  融入當地傳統文化

  10月29日,在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前夕,記者一行到達哥倫比亞新格拉納達能源公司。這裡裝飾一新:或是懸挂著紙糊的巫婆、鬼怪,或是吊著各式各樣的南瓜燈籠。

  “這些都是哥倫比亞當地員工佈置的。”新格拉納達能源公司首席技術官馬旭傑説,尊重各自傳統文化,可使中外員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哥倫比亞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國家,既有當地傳統文化,又受近代西方文化影響,文化包容性強。劉靜表示,一家公司要在當地紮下根來,實現本地化,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非常重要。正因此,在聖湖能源,員工本地化率達到99.3%,本地化採購率達到89%,為當地社區平均每月提供近2000個工作崗位。推廣油田和居民共建項目,使油區周邊30%的居民邁入中等收入水準。同時,他們還支援當地教育,受益學生近5000人。

  2014年,聖湖能源獲得了哥倫比亞國家安全委員會頒布的健康、安全、環境最高獎綠寶石十字獎。2016年,聖湖能源獲哥倫比亞碳排放綠色企業認證。時任哥倫比亞總統專門致信聖湖成立十週年慶典,感謝公司的傑出貢獻,尤其強調其良好地履行了社會責任。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在聖湖能源工作的外籍員工非常喜歡這首來自《歌聲與微笑》,歡暢的旋律曾經在項目作業現場風靡一時。讓大家心情愉快地傳唱這首歌的原因,源自在中國企業工作的驕傲與自豪。

  劉靜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有一顆國際心,本地化程度越高,走得越長遠。

  腳踏實地才能謀長遠

  朱建國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首先要做的功課是熟悉當地政策和各項流程,需要調整自己,適應當地國情,否則難免出現水土不服。“如果到了一個國家沉不下去,就會永遠浮于表面。”劉靜表示,有些企業對當地政策不熟悉,來了要建廠房,需要砍樹。而根據當地法律,砍樹後需要補種,否則企業很可能被停工,造成損失。以她在海外工作多年的經歷來看,需要建立專門的海外人才儲備平臺,積聚各類市場人才、專業人才,適時開展培訓。同時,要保持海外人員的相對可持續性。“有些外派人員很難有延續性,剛了解市場,就要回去了。”

  上海綠火集團哥倫比亞公司總經理張彩玲表示,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中國企業不能急功近利,要沉下來先做一段市場調研,謀長遠才會有發展後勁。

  與此同時,要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政府扶著、背著、抱著,企業很難往前走,要讓企業自己腳踏實地往前走。”劉靜表示,在這條“一帶一路”拉美延伸帶上,中國企業只有貫徹“共商、共建、共用”的合作理念和方式,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擴大共同利益,才能讓更多的國家熱愛“一帶一路”、擁抱“一帶一路”、融入“一帶一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曉芳)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