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你住的小區暗藏一座萬億“金礦”!有人嗅到風口 搶先進場瓜分了

2018-11-20 08:31:00
來源:央視財經
字號

  近年來,由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推進,以及房地産市場的持續發展,物業管理行業迎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而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等高新技術的發展,物業管理企業先後試水網際網路,整合“線上”和“線下”兩端的資源,一方面為居民創造更加便捷的社區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身的管理效率。

  智慧化物業方便小區住戶 大數據提升物業管理效率 

  家住深圳某小區的王女士一早起來,發現廚房的水龍頭無法擰緊,一直在不停地滴水,家人都去上班了,她自己也不會維修,於是她拿出手機,對著水龍頭拍了幾張照片,上傳到小區物業的APP裏面。

  王女士的報修訂單很快傳到小區物業管理處的後臺,工作人員立刻通過系統,通知到相應的維修人員,不一會,維修人員就帶著工具上了門。除了能夠快速報修以外,用戶在APP上傳人臉資訊並通過審核之後,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快速通過小區門禁,解決了出門忘記帶門禁卡的問題,同時朋友來家裏做客也更加方便。

  事實上,智慧物業不僅僅是給住戶帶來了方便。徐正林是該小區的設備維修人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定期巡查抄表,並檢查各種設備的工作狀態,自從小區設備應用上物聯網感測器技術之後,他的工作就輕鬆多了。

  此外,小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設備都裝上感測器以外,小區所有的電梯、路燈等公共設施,上面都有一個對應的二維碼,當某個公共設施出現損壞或者故障,工作人員只要掃描該二維碼,就能夠看到該設施的所有資訊以及故障處理步驟,同時通過這些二維碼,可以將物理的小區進行數字化,為大數據分析提供樣本。

  萬科物業CEO 朱保全:從五年前開始,我們每年從營業收入拿出1.5個百分點專門用於科技投入。現在,我們有一支超過300人的科技團隊去做科技研發。從實際效果來看,在過去的五年裏,我們的管理規模大概增長了500%,但是人員並沒有增加這麼多,所以,從管理效率來説是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智慧化物業進醫院 物業企業承接臨床醫療輔助服務事實上不僅僅是傳統住宅小區,作為對物業管理服務有著特殊要求的醫療行業,也正在享受著智慧物業帶來的管理效率提升。而物業企業的服務也開始深入到醫院的日常工作,承擔起部分臨床醫療輔助服務的工作,甚至在有的醫院,除了醫生和護士以外,其餘所有人都是物業公司的人,讓醫務人員能夠更加專注服務患者。

  吳先生是物業管理公司派駐在深圳一家醫院的醫療運送工,每天工作任務主要是帶檢病人、運送標本等任務,沒事的時候他就坐在這裡的椅子休息,可每當他手裏的這臺設備響起,他就知道有任務了。

  

  負責該醫院物業管理項目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她所在的物業公司除了承接醫院的安保、設備維保、保潔等傳統三保外,還承接了醫院的醫療輔助服務,例如導分診、護工、醫療輔助運送等,為此他們專門開發了一套醫療運送系統,通過資訊化軟體對運送過程進行把控,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優化配置,提高物業管理與服務的效率。 

  此外,由於醫院的設備比較複雜,它的保養維護標準也比較高,以往設備壞了,需要各種填單審批之後才能維修,如今通過這個平臺,所有的流程得以簡化。

  該醫院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醫院對物業管理服務的需求和其他行業有很多不同點,醫院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必須及時響應醫療工作中所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因此傳統物業很難滿足其需求。

  深圳大學總醫院教授 陳向東:對於一個高水準的醫院來講,也必須有現代化的物業來保證,特別是數字化技術、現在的管理技術以及資訊化技術,能夠融入到物業管理中,可能對於醫院的物業運作,它的安全有效、高效運作是很有幫助的。

  物業企業積極擴展非住宅業務 機構類物業市場競爭激烈 

  近年來,由於中國房地産市場逐漸轉入存量發展,同時傳統住宅物業管理服務費偏低,且業主分散,種種因素誘發了大型物業企業向外看的步伐,使其服務的物業類型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少企業都在積極擴展非住宅業務。 隨著住宅物業逐漸走向穩健發展,以商務寫字樓、政府機構、企業總部為代表的商企物業,成為大型物業企業的發力點。自2015年開啟市場化以來,萬科物業在業務規模擴大的同時,同步探索物業管理的多樣性與可能性。在住宅物業外,大力發力商企物業。今年萬科物業正式將“萬物商企”子品牌推向市場。截至2018年10月,萬科物業所有服務項目中商企項目佔比已超過21%。

 

  數據顯示,萬物商企現已覆蓋52個大中小城市,服務項目個數高達481個,總面積達到3497萬平方米,服務對象包括商務寫字樓,政府機構、企業總部等。此外,碧桂園服務在今年的年中報中也強調,計劃通過加強合作為非住宅物業如商業物業、工業物業、政府及公共設施等提供物業管理服務。無論是基於行業特點還是著眼未來,拓展非住宅物業服務都成為大型物業服務企業的必然選擇。

  中航物業總經理 劉文波:從整個市場來看,大概物業管理行業60%是住宅類的,40%是非住宅類的。從整個利潤率來看,優質的機構類的物業的這種利潤率,應該還是要比這個住宅類還是要高很多。而且它的抗成本上漲這種風險的能力還是要強一點。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深圳為例,中心區寫字樓物業管理費每平米達到二三十元,而小區物業管理費也就每平米幾元錢,最高的也就十元左右,除了物業管理費高以外,機構類物業業主的單一性,讓物業企業管理起來溝通更加輕鬆。

 

  近年來,政府機構、高校後勤、醫院物業等一系列的非住宅物業管理, 成為物業服務企業的服務對象,機構類物業市場規模越來越大,那麼隨著未來越來越多物業企業的進入,該領域也將迎來激烈的競爭。

  中航物業總經理 劉文波:很多的競爭對手進入之後,他們可能最容易採取的一個方式就是低價競爭。但是,因為機構類的客戶和住宅類的業主不一樣,他們的消費會更加理性,所以,我相信在這一塊最終PK的應該還是綜合實力,一個很強的競爭力,而不僅僅是價格。

  人力成本上漲 市場化程度低困擾物業行業發展 

  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發佈的《2018全國物業管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物業服務企業共11.8萬家,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約904.7萬人,經營總收入為6007.2億元,佔2017年全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4%。而據前瞻産業研究院相關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國物業服務市場規模將過萬億,物業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巨大,但是目前行業仍然面臨不少的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物業管理行業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近年來人力成本的上漲,一個大型物業公司,以2萬人員工來計算,一年光人力成本都會上漲幾千萬,同時基層員工流動性比較大,也給企業經營帶來一定的影響。

  此外,物業服務收費難一直困擾著物業公司的生存與發展。由於物業管理市場化程度不高,缺乏競爭意識,運作不規範,部分業主拖欠、拒交物業費的現象比較嚴重。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物業是為業主這個團體服務,但是這個團體在中國目前遇到不小的困難,業主大會的成立、運作、換屆都很困難,甚至成為産生矛盾的根源,以深圳為例,目前只有40%的小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很多小區想換物業都很困難,因為甲方主體不存在。

 

  整體來看,我國物業服務領域呈現大行業小企業,集中度不高,但是隨著近年來物業行業一系列的兼併與收購,龍頭企業的集中度效應也在慢慢顯現,此外物業企業也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擁抱資本市場,自從2014年6月,花樣年控股拆分物業管理公司彩生活登陸聯交所以來,除南都物業A股上市外,目前共8家物業管理公司在港股上市,港股成為物業企業選擇最多的上市地點。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