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央行降準釋放超萬億元資金 傳遞3大利好2大信號

2018-10-08 10:5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國人民銀行資料圖。(中新社發 李慧思 攝)

  “十一”黃金周最後一天,中國央行有大動作,決定從10月15日起降準1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年內第四次降準,釋放資金約1.2萬億元,傳遞出3大利好和2個重磅信號,尤其值得關注。

  釋放約1.2萬億元資金 

  央行決定,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此前,央行在今年1月、4月、7月先後進行了三次降準,此次是年內第四次降準,釋放資金約1.2萬億元。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降準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這部分MLF當日不再續做。除去此部分,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什麼是中期借貸便利?這是央行在2014年創設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由於其英文縮寫為MLF,被業內形象稱為“麻辣粉”。它的對象為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發放期限一般為3個月—1年,採取質押方式發放,金融機構提供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此次降準力度超過今年前三次,將會對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産生很多積極影響。

  釋放3大利好 

  ——利好股市 對衝外部利空影響 

  在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等專家看來,此次降準對中國股市來説屬於重大利好消息,可以對衝假期外部股市下挫等利空因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此次降準果斷、精準、及時,政策力度適當,可以對衝國慶節期間各種利空影響,為節後A股市場“開門紅”奠定政策基礎。

  ——利好樓市 緩解資金面壓力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從歷史看,只要降準,對於房地産來説肯定是利好,能緩解資金面壓力。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每一次降準,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其實樓市都會有較為積極的反應。近期房企拿地的積極性有所減弱,尤其是流拍土地數量增加,而降準有助於降低貸款成本,對於部分大中型開發商獲取商業銀行信貸有較為積極的作用。同時,降準以後,或多或少會刺激銀行增加對於個人按揭貸款發放力度。

  ——利好實體經濟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時適當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置換一部分央行借貸資金,能夠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進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釋放約7500億元增量資金,可以增加金融機構支援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資金來源,促進提高經濟創新活力和韌性,增強內生經濟增長動力,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曾剛認為,當前實體經濟面臨比較大的壓力,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依然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此次降准將使得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同時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資金向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傾斜,進而有助於穩增長,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創造更好的貨幣政策條件。

  傳遞2大信號 

  ——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保持不變 

  降準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降準仍屬於定向調控,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銀根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上述負責人表示,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高品質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曾剛認為,此次降準並不是貨幣政策的“放水”,而是穩增長和資金對衝的需要,節後會有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需要償還,而且10月中下旬的稅期也需要資金,所以,降準有利於平衡市場的資金供求關係,保持流動性的總量平穩。

  ——降準不會加大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 

  有人擔心,降準會加大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對此,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降準彌補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缺口,優化了流動性結構,銀根並沒有放鬆,市場利率是穩定的,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率與名義GDP增長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適度的,不會形成貶值壓力。

  上述負責人表示,本次降準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高品質發展,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的支撐更加鞏固。央行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穩定市場預期,保持外匯市場平穩運作。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認為,央行的上述表態,説明人民幣匯率有充足的條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今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破7的概率極小。(記者 李金磊)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