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去産能迎“中考” 從減總量到調結構

2018-08-06 09:00: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密不可分。其中,結構性去産能不停步,成效明顯。

  煤炭大省山西,今年已關閉煤礦35座、退出産能2240萬噸,通過減量置換和減量重組,為先進産能騰出發展空間。

  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副廳長 苗還利:我們就是要為那些資源儲量大,安全保障好,技術水準高,裝備先進的大型現代化礦井騰出發展空間。

 

  鋼鐵大省河北,河鋼集團承鋼公司在連續壓減156萬噸鋼鐵産能的同時,與中國科學院聯合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一代提釩技術,帶動釩資源加工製備技術向清潔高效生産轉型。

  河鋼承鋼公司釩鈦事業部經理 林亞峰:我們準備建設一條,年産4000噸的高純釩配套生産線,去産能不去産值,提高核心競爭力。

  上半年,煤炭方面在堅決處置“僵屍企業”同時,適當提高了南方地區煤礦産能退出標準;鋼鐵領域始終保持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嚴禁新增産能,嚴防“地條鋼”死灰複燃和已化解過剩産能的重新復産,防止産能“邊減邊增”。

  工業和資訊化部新聞發言人 黃利斌:去年還開展鋼鐵、電解鋁等行業産能置在水泥等行業實施錯峰生産等措施,引導企業合規釋放産能,這些舉措有力地推進了産業結構調整優化。

  今年前5個月鋼鐵企業實現利潤達到了1526億元,同比增長1.15倍;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上升到6.09%,同比提高2.83個百分點。去産能將從以退為主轉向進退並重,從總量性的去産能轉向結構性的優産能。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