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1歲小孩也會中風 臺灣長庚開腦治好她創世界紀錄

2018-03-28 15: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黃小妹(右2)在1歲1個月時罹患缺血性腦中風的毛毛樣血管疾病,在臺灣長庚醫療團隊治療下幸運恢復。(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網3月28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小朋友也會中風!臺灣1歲1個月的黃小妹,某天被媽媽發現一直在昏睡、無力,洗完澡後更突然全身抽蓄且眼神上吊,緊急就醫確診“毛毛樣血管疾病”,為一種罕見的缺血性腦中風,經臺灣林口長庚團隊緊急開刀後已痊癒,也成為全球年紀最小、接受開腦手術的毛毛樣患者,該成果已投稿至國際醫學期刊。

  據報道,臺灣林口長庚神經外科系主治醫師謝博全説,毛毛樣血管疾病是因腦內血管“不明原因”的出現狹窄與阻塞,此時身體會啟動保護的代償機制,在該缺血區新長出一些微血管,但這些血管的供氧、供血量,仍不足以滿足人體需求,所以提高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他進一步補充,有些比較幸運、沒有出現缺血性腦中風的病童,因為這些新增的微血管“管壁較脆弱”、進而容易破裂,在年紀漸長後,出現“出血性腦中風”機率也比常人高。

  去年5月的母親節當天,當時1歲1個月的黃小妹被爸媽帶出門吃大餐,但整天都呈現無力、嗜睡的狀態,媽媽原本不以為意,但在煮晚餐時,發現黃小妹開始大哭、吐奶,更在洗完澡後突然抽蓄、眼神上吊,趕緊從金門送到林口長庚治療,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的毛毛樣血管疾病。

  收治該病例的林口長庚整形外科系教授鄭明輝説,開刀是治療毛毛樣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透過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能確定是哪血管阻塞,再透過“搭橋”的方式,用原本的腦內血管、或更長的手臂與小腿血管來“接通”,每次手術都會在一小時、甚至20分鐘內完成,避免本身就缺血的大腦再次缺血。

  鄭明輝説,他目前已完成132例大腦血管搭橋手術,當中有30幾例為毛毛樣患者,1歲1個月的黃小妹,可以説是全球年紀最小、接受毛毛樣血管疾病的開腦患者,該成果也正投稿至國際知名醫學期刊。

  林口長庚神經外科系系主任吳傑才説,黃小妹和很多患者一樣,都是大腦兩邊都有毛毛樣,所以要分兩次開刀,在去年5月和年底的兩次手術後,黃小妹已完全恢復正常,在今日記者會上,黃小妹更是充滿活力的跟大家揮手,模樣相當可愛。

  毛毛樣血管疾病相當罕病,統計顯示,臺灣平均每年有35人罹病,好發于5至14歲孩童和40至44歲成人,小孩發生率又比成人高,發病後死亡率約3%。林口長庚神經外科系系主任吳傑才説,無論是缺血性還是出血性腦中風,都可能出現永久性的傷害,包括手腳無力,記憶力、視力受損等,一旦出現突發性肢體、語言或視力障礙,或頭痛、癲癇、意識不清,便應儘速就醫。(台灣網 王怡然)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