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醫師臺式醫療——揭密長庚醫院“資本論”

時間:2010-05-26 10:09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日前,廈門海滄居民陳女士和兒子同時患了感冒,聽朋友説長庚醫院醫療環境不錯,她決定親自去探訪。

  週末人多,陳女士早上10點多來到醫院時被告知,當天的門診號已排滿。於是她又拿起電話預約第二天的門診,接線小姐禮貌地告訴她:“已經排到84號了。”

  第二天,陳女士順利拿到了掛號單。母子二人看完病結賬時發現,打車到醫院花了20多元,而藥費竟然比車費還便宜。陳女士暗暗認定,以後再生病,一定要到“長庚”!

  不但“平民”而且“平價”

  病人的心理,有時候真的很微妙。

  家住漳州的連女士,已經懷孕8個月了。大腹便便的她,寧可捨近求遠,定期來到長庚做産檢。而做這個決定,只是因為一件小事。

  “我的同事也在這裡産檢,她托了熟人找了關係,尋來的醫生竟然和我是同一個。醫生的服務態度也一樣的週到!”雖然只是個微小的細節,卻讓連女士建立起了對醫院的信任感。

  “不但服務好,收費也很合理”,在記者採訪中,許多到長庚醫院看過病的人,都表達了這樣的感受。

  於是,“平民”“平價”醫院的口碑,就這樣流傳出來了。

  低收費造就好口碑

  可是,如此 “物美價廉”,長庚不就“賠本”了?

  對於這個問題,廈門某醫院的高管張先生透露,相對許多民營醫院,長庚的連鎖體系,讓它在醫藥採購上有很多優勢。“比如一種藥標的出廠價是8元,但實際給醫院的可能是1-2元,甚至還要低。”大批量的統一採購能讓廠家“讓利”,加上醫院自身規範的採購評價體系,壓低了藥品的進價,使得院方不至於將高藥價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只是,這個利潤可能非常薄”,據張先生了解,長庚醫院預計在4-5年能收回成本,而一般民營醫院則在2-3年就能收回成本。

  “重視口碑,重視品牌的延續性,是所有成功臺商的共性。”臺灣《民眾日報》董事長林文雄告訴記者。

  “好口碑流傳出來,讓它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在廈門醫界經營十多年的張先生,肯定了林文雄的説法。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