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習近平為何強調“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

2018-01-29 10:08: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12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週年,做好改革工作意義重大。要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力量,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三個再”,彰顯強大的改革信念,昭示堅定的改革決心,為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指明瞭方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範疇,把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展示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傳遞出中國改革正朝著領域更廣、舉措更多、力度更強的新階段邁進的強烈信號。因此,我們要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堅持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謀劃推進改革,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深化改革,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制方式推進改革,堅持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創新互動,堅持以釘釘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實。

  改革開放的深化過程本質上就是思想再解放的過程。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改革開放則是中國發展的根本動力,而思想再解放則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前提。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形成社會基本矛盾,決定著整個社會結構體系的存在和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這些重大判斷和新的戰略部署,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國家治理體系必將與時俱進作出調整。

  歷史昭示,沒有思想解放就沒有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的大聲疾呼,到習近平總書記“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錚錚誓言,從小崗村的一紙“包乾契約”,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啃最難啃的骨頭”,我們不斷解放思想,開闢改革開放之路,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革,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

  1978年出發,中國不僅以200多倍的經濟增長帶來“史詩般的進步”,更以“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跨越,成為“讓世界仰望的北極星”。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改革開放的歷程就是思想不斷解放的歷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就是思想解放的歷程。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只要符合“堅持三個不能變”的改革方向(即堅持黨對改革開放的領導不能變,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突出以問題為導向深化改革,敢於突破利益固化的思想藩籬,哪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就重點抓哪的改革,就要大膽地闖、大膽地試,特事特辦,敢為人先,“別人不敢踩的雷敢踩,別人不敢打破的框框敢打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指出的那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不進則退。從國際上看,我們正面對百年不遇的世界大變局;從國內來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十九大提出的困難和挑戰,正是改革下一步需發力之處。因此,改革要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在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調整深層次利益格局上再拿下一些硬任務,重點推動國企國資、壟斷行業、産權保護、財稅金融、鄉村振興、社會保障、對外開放、生態文明等基礎性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

  改革工作再抓實,關鍵是“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克服形式主義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切中要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形式主義是改革的大敵。因此,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力戒形式主義,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作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沙灘上建不起高樓,沒有求真務實的態度、狠抓落實的幹勁,再好的改革舉措也難以落地生根。習近平總書記在這一輪改革啟動之初就提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反覆強調“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可以説,全面深化改革每推進一步,黨中央對抓督查促落實的要求就更進一步。縱觀中央深改組的每次會議,從倡導主要負責同志做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到突破“中梗阻”,打通改革“最後一公里”,從提出抓主體責任、抓督辦協調、抓督察落實、抓完善機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鞏固的“六個抓”要求,到部署“三督三察”的改革督察問責工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強調改革方法論,提高政治站位,敢於自我革命,克服形式主義,堅持把抓落實放在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把控大勢、攻堅克難的政治勇氣和責任擔當。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歷史早已深刻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將被時代所淘汰。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形成“讓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的鮮明用人導向和氛圍,堅持“三個不能變”的改革方向,緊緊圍繞統籌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部署的改革舉措和黨的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務,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以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的韌勁,我們一定能打贏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攻堅戰,一定會迎來改革開放更加美好的明天。

  (經濟學家、G20與新興國家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會理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張其佐)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