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7中國經濟交出亮眼成績單

2017-12-21 10:1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12月19日,世界銀行發佈《中國經濟簡報》,將中國2017年經濟增長預期從10月的6.7%上調至6.8%。這是繼亞洲開發銀行之後,近一週之內又一家國際機構選擇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凸顯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繼續看好。

  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複雜變化,中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審時度勢、科學把握,推動中國經濟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績。

  經濟發展達預期 

  “回顧2017年經濟成績單,在‘穩’的主基調下,中國經濟保持了穩定增長,發展更有韌性。同時,對照年初設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可以發現,包括經濟增長在內的多方面目標任務都將能順利完成。”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經濟增長有望好于預期目標。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9%,比全年預期目標高0.4個百分點左右。其中,三季度經濟增長6.8%,連續9個季度運作在6.7%—6.9%的區間,增長的穩定性不斷提高。

  就業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標,物價保持穩定,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今年1至11月,城鎮新增就業1280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控制在3%左右的目標之內。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7.5%,比GDP增速高0.6個百分點。

  進口、出口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5.6%。其中,出口增長11.6%,進口增長20.9%。11月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1193億美元,連續10個月出現回升。

  長期向好基礎實 

  “中國保持了經濟增長的韌性,改革勢頭增強。”在點評2017年中國經濟時,世界銀行中國局首席經濟學家李偉喬説。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017年,“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實在在成效,供給品質持續提高。目前鋼鐵、煤炭去産能年度目標已超額完成,商品房待售面積、企業負債率保持下降,全年減稅降費超萬億元,短板領域投資大幅增長。

  11月10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明年,我們將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改革的領域將更廣、舉措將更多、力度將更強。

  “改革的持續推進讓中國經濟‘穩’的條件更充足,同時助推‘進’的力量越來越強。2017年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呈現更多亮點,品質效益不斷提高,新動能、新産業持續壯大,經濟活力更強。這些使得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有了更加紮實的基礎。”趙錫軍説。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米麗莎也認為,有利的經濟條件為進一步降低宏觀經濟脆弱性和深化改革提供了大好時機,中國有條件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全球經濟“模範生” 

  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堪稱全球經濟“模範生”。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超過7.2%,明顯高於同期世界2.5%和發展中經濟體4%的平均水準。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普遍復蘇,其中,中國的表現可以説是最亮眼的。”趙錫軍表示,GDP增速繼續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之外,在數字經濟等方面,中國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比較優勢加快顯現。

  從貢獻來看,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聯合國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2017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約佔1/3。近5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30%,居全球第一。

  世行與亞行都在各自報告中提到,全球經濟復蘇為中國經濟強勁增長提供了良好外部環境。而中國採取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舉措,則使得國際機構的“點讚”順理成章。

  同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響應,推動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經濟發展。此外,未來15年,中國市場將進一步擴大,預計將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吸收2萬億美元境外直接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2萬億美元。

  

  世行再次“看漲”中國 預測今年經濟增長6.8% 

  世界銀行19日發佈《中國經濟簡報》,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長6.8%,超過10月份預測值0.1個百分點。

  簡報指出,在全球貿易復蘇的背景下,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連續三個季度為正值;企業信心上升,就業機會持續增加;資本外流企穩,人民幣升值。

  實際上,這不是世行今年首次“看漲”中國。10月份,世行就在《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中,把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從4月份的6.5%上調至6.7%。

  (據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