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十項標準出臺在即 大數據産業告別“躍進式”發展

2015-09-07 09:0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家標準委正在著手制定首批共十項大數據標準,分別是大數據術語、大數據技術參考模型、數據交易平臺交易數據描述、數據交易服務平臺通用功能要求、數據能力成熟度評價模型、多媒體數據語義描述要求、科學數據引用、數據溯源描述模型、數據品質評價指標和通用數據導入介面規範。

  大數據企業如何發展,市場正在做出自己的選擇。

  8月末,北京某酒店的一場大數據企業展上,聚集了全國各地的企業。現場展示有隨著《江南style》起舞的機器人,有早期科幻電影裏走出來的“觸摸式數據可視化螢幕”……

  “你們的具體業務是做什麼的”、“和大數據有什麼關係”……和直觀的服裝展、美食展不同,大數據行業作為當下的風口新業態,其行業標準、商業模式正在探索中,參展的大數據企業們,以各種可視化的方式,把大數據産業的最新成果展示給觀眾。這場活動吸引了大批企業和研究人員,其中還包括自費從國外過來學習的教授。

  中國的人口數量,讓其成為大數據大國,但卻不是生來的大數據強國。國內大數據市場正在經歷炒作、探路和實踐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發現,今年的大數據行業聚會,探討的內容已經從2014年的數據是什麼,發展到大數據産業的商業模式怎麼做。

  從業務定位到市場開發,從産品生産到服務提供,大數據企業的發展還處於初始階段。在大數據生態圈裏,看上去很美的商業價值,已經吸引了一批創業者,將之視作彎道超車BAT的最大機遇;也有傳統企業和行業巨頭借勢圈地擴張,寄望完成轉型和整合。

  有學界和業界人士預測,大數據已經從概念炒作走向了穩步發展時期。另外,8月份出臺的促進大數據産業發展行動綱要,系列鼓勵和規範政策正在密集出臺中。在大數據這個具體政策和標準近乎空白,正在野蠻生長的大數據産業生態鏈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採訪大數據産業生態鏈上的各類企業,摸底大數據産業的商業化落地進程。

  應用行業參差不齊

  “掃碼送牛奶”、“掃碼送雨傘”……進入2015年,從中關村地鐵站出來,簇擁圍住你的人群,不再給你發傳單,而是各類APP掃碼推廣。APP推廣的大量聚集,讓這裡被戲稱做“掃碼一條街”。

  在大數據被各方合力推上風口的當下,這些APP推廣工作人員會介紹,這款應用是基於某領域海量數據庫的處理和分析的産品。在很多新上線APP的宣傳裏,“數據為王”,“企業對大數據的態度決定未來的高度”,類似的説法越發常見。

  事實上,這些企業是不是純粹的大數據企業尚有爭議。一部分人認為,嚴格意義上來説他們只是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應用大數據,是大數據生態鏈上最終的消費者,是大數據得以應用的主要場景,而不是純粹的大數據從業企業。

  拋開爭論,這些大數據應用企業,對大數據産業發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企業對數據的應用,是大數據行業發展的引擎”,有專家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在每一次關於大數據相關的活動中,大數據的商業應用,是最受關注的板塊。在8月26日的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開幕論壇上,關於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學界和業界即産生了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

  北京大學鄂維南院士提到:“現在的數據分析公司是風起雲湧,我把它説成是小鍋爐戰場,想當年大煉鋼鐵的時候,就是自己在家裏就建了鍋爐就煉。”鄂維南稱,現在的確什麼人都可以做,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鄂維南還提到,數據交易存在經濟學上的悖論,數據服務作為一個業務模式,它的商業模式現在沒有真正被認可,數據通過什麼方式賺錢,前景不是那麼清楚。

  晶讚科技董事長湯奇峰在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上發言稱,大數據交易並不存在經濟學上的悖論。我國企業對大數據應用的現狀基本都是初期的狀態。應用的主要形式還是,基於大數據得到的商業洞悉,業務推薦和智慧獲客等三個領域。其中的典型就是個性化推薦和智慧廣告。

  湯其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大數據的商業模式體現在很多方面,大數據價值在交易和流通的過程中體現,並且會發生聚變效應,實現邊際效應遞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對於大數據應用,發展較好的還是以大企業為主,比如BAT、滴滴快的、Uber等網際網路企業。不管是對外數據源採集,還是企業內部的數據資産管理,其網際網路企業基因,以及自身的資本優勢,使得他們在大數據的應用上同樣處於領先的態勢。

  同時,由於這些擁有大量數據資源的企業,在分析挖掘數據形成應用的同時,放棄直接依靠出售數據獲利,而選擇對外提供數據服務和分析結果,為應用類企業的決策和東西提供了便利條件。這也是應用類的數據企業或産品數量較大,佔到了行業總數的三分之一的重要原因。

  而對於部分中小企業而言,資金缺乏和技術難題導致數據獲取難,缺乏數據資産管理意識,其對大數據的使用,仍在探路中。

  另外,我國的大數據應用領域分佈仍然不夠全面,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市場行銷、電信、金融領域,而政府公共服務、農業類應用,發展還在原始階段,近期個別企業還不時爆出數據造假的傳聞。同時,數據應用的方式單一,思路狹窄,一些企業盲目學習國外的數據應用模式,也是大數據應用企業發展的一大短板。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