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國産輪胎再遭美“雙反” 80多家企業“中彈”

2015-07-20 14:34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定,從中國進口的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對美國産業造成了實質損害。根據美國商務部今年6月份終裁確定的幅度,中國廠商將被徵收14.35%至87.99%的反傾銷稅和20.73%至100.77%的反補貼稅。據悉,美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於7月27日公佈最終裁決報告。美商務部將於8月3日發佈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令。

  近年來,美國對華不斷揮舞“雙反”大棒。日前,中國商務部就此回應表示,美國此舉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美國國內法,損人不利己,希望美方審慎處理本案,避免破壞兩國相關産業的貿易與合作。專家指出,美國打擊中國企業、保護本國企業利益的做法,最終得不償失。中國將積極採取應訴和反制措施,以維護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的原則。

  大棒掄下去 國企最受傷

  無疑,這一裁決將對中國輪胎企業造成嚴重的打擊。根據今年6月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對於“中彈”的80多家中國輪胎廠商,獲得分別稅率的企業要承擔的“雙反”稅率為38.79%,全國稅率為107.07%,退出本次調查的山東永盛則要承擔高達176.83%的稅率。

  “對於雙反稅率接近200%的企業來説,意味著美國大門基本關閉了,如果再支付相當於産品價格兩倍的關稅,那在美國市場上基本就不具備什麼競爭力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

  記者注意到,此次裁決對於中國國有輪胎企業的打擊更大。中國國有輪胎企業被裁定的“雙反”稅率均超過100%,其他企業在40%左右。這意味著今後這些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必須要支付相當於産品價格1倍多的關稅,兩項關稅疊加將大大削弱中國輪胎産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金額約為26億美元(美國商務部統計為23億美元),佔當年美國國內此類輪胎消費總額的11.6%。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秘書長徐文英錶示,美國此次“雙反”對中國輪胎及上下游行業影響巨大,中國涉案企業200多家,涉案金額高達33.7億美元,僅次於光伏“雙反”案件,直接影響35萬輪胎産業工人的就業問題。

  此外,由於輪胎是橡膠工業的龍頭行業,其運作狀態還影響眾多配套行業,保守估計將影響超過100萬上下游産業工人的就業問題。徐文英錶示,“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國有企業裁定高達100.2%的稅率是歧視性的,欲將其訴至WTO。”

  然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作為中國輪胎的重要進口國,美國成為針對中國輪胎掀起“雙反”最頻繁的國家。

  “雙反”大棒頻揮 損人不利己

  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局副局長劉丹陽表示,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已連續14年成為全球反傾銷調查、連續9年成為全球反補貼調查的首要目標國,同時連續19年成為世界上受到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僅2014年就受到97項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其中,我國輪胎企業更成為“雙反”重災區。

  據悉,美國曾于2009年9月11日到2012年9月26日對中國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將稅率從原來的4%調高為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成為“雙反”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中美輪胎特保案”。而在此前,中國生産的輪胎有三分之一齣口到美國市場,出口額接近22億美元,佔美國市場消費量的17%。

  “特保案”之後,受美國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實施限制關稅的影響,輸美輪胎份額雖然降低,但美國仍是許多中國輪胎出口的第一大市場。而自2014年6月開始的美對華輪胎的“雙反”案,使得今年前5個月中國輪胎對美出口量降低了四成。

  貿易保護主義還具有“傳染性”。 美國的示範性也引起中國輪胎業其他出口市場的恐慌和效倣。

  近幾年,美國、埃及、巴西、阿根廷和歐亞經濟委員會等國家和地區先後對中國乘用車輪胎、卡車輪胎和非公路用輪胎等産品採取貿易救濟措施,嚴重影響了相關企業和産品的國外市場開拓。

  今年7月初,南非輪胎廠商召開商討會,譴責氾濫的廉價進口輪胎産品,特別是來自中國的産品,並期望在今年9月之前向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提交對中國輪胎的反傾銷調查申請。

  “在經濟全球化和産業供應鏈國際化的背景下,美國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違背了世貿組織相關規則,不僅嚴重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令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不必要的損失,是損人不利己之舉。”白明告訴記者,其實,美國打壓中國的輪胎産品,自己也撈不到什麼好處,中美之間的輪胎産業存在錯位,中國輪胎主要佔據美國中低端市場,即使卡住中國産品,其他國家同檔次産品也會填補美國市場的空白,高端的美國産品還是沒有競爭力。

  破冰自救 産業洗牌不可避免

  近些年來,“雙反”常為美國所用,因其具有應訴困難大,反傾銷、反補貼稅率疊加,WTO規定模糊性和調查裁決實際可操作空間大等特徵。但現在中國政府和企業面對不利處境並不氣餒,應訴能力越來越高。

  歷時一年多的美國對華集裝箱“雙反”案出現“大逆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今年5月19日最終否決了美國商務部4月份對上述産品徵收高額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的決定。這是近年來中資企業作為抗辯主體取得案件勝訴的成功案例。

  “中國政府和企業要據理力爭,團結起來積極上訴!”白明説。據悉,美國對華集裝箱“雙反”案在上訴過程中,相關企業緊密配合中國商務部,還聯合其他企業,爭取了美國90%以上客戶的支援。

  根據國家統計局及海關的數據,我國輪胎産量40%出口,出口中50%出口美國。一旦美國出口受阻,國內輪胎企業並沒有消極等待,而是採用走出去建廠的辦法,在“雙反”的逼迫之下開創新天地。

  其實,早在2009年“中美輪胎特保案”後,就有不少中資輪胎企業(如雙星、賽輪集團等)開始將産能向不受“雙反”之害的國家和地區轉移。到海外建廠,不但可以改善那裏的橡膠出售難的問題,還促使中國輪胎企業過剩産能“走出去”,並規避掉美國對華輪胎“雙反”案的不利衝擊。

  白明認為,從另一角度來看,在“雙反”的重壓之下,中國汽車輪胎産業鏈重新洗牌將不可避免。那些逐步把工作重心轉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産品開發生産的輪胎企業無疑將獲得更多發展壯大的機會,這對中國輪胎行業是涅槃,也是重生。  實習記者 范曉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