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火鍋麻辣燙小龍蝦 誘人美味背後的罌粟殼魅影

2015-03-13 09:42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就著一口火鍋吃得熱氣騰騰,是冬季百姓餐桌上最 “紅火”的風景。然而,一鍋湯料是否安全也是大家關注的問題。據悉,日常生活中,一些火鍋店為招攬顧客,肆意在火鍋底料中添加罌粟殼,不少商販將罌粟殼磨成粉來販賣。一些消費者也習以為常,視而不見。

   罌粟殼,又名“禦米殼”,俗稱“米殼”。如果將罌粟殼加入火鍋底料、麻辣燙、鹵料中會使食物吃起來口感更佳,讓顧客吃了一次想兩次,從而成為“回頭客”。殊不知,罌粟殼中含有嗎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等鴉片中所含成分,雖含量比鴉片小,但久服仍會成癮。作為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早已被列入食品添加“黑名單”。

   媒體披露

   多起罌粟殼餐飲案件

   2014年2月25日,廣東警方對佛山某KTV酒店進行檢查時,發現一個房間的十多名顧客尿液均呈嗎啡陽性,他們交代稱當晚曾在獅山松崗某飯店吃過燉鴨和燉鵝。警方順藤摸瓜,在該飯店裏查獲一瓶香料,檢出鴉片、嗎啡、可待因、蒂巴因、罌粟鹼、罌粟殼等成分。飯店老闆介紹稱,這些香料每半個月就能用完一瓶(約100克),主要用於燉鵝肉、燉鴨肉,已用了近三年。

   同年6月,在寧波市食品安全“百日嚴打”新聞發佈會上,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介紹稱其開展了針對小龍蝦加工中是否含有罌粟殼成分的專項檢查,結果發現兩家龍蝦店的罌粟殼檢測結果呈陽性。

   據溫州商報報道,去年6月16日,溫州龍灣的一家水煮魚店以“麻上頭,辣過癮”為特色,吸引了不少顧客。然而,據公安機關調查發現,這道招牌水煮魚誘人的原因竟是底料中添加了罌粟殼。隨後該店主因涉嫌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被抓獲。

   而據文匯報報道,去年8月11日,邱某在上海寶山區租了一家小門面開燒烤店,不久一名男子到府推銷“香料”,稱其香料味道獨特,能提味增香。邱某隨後發現香料其實就是罌粟殼,但為了招攬更多客人,邱某仍鋌而走險,將罌粟殼熬油後放在湯料內,用於燒制龍蝦和香辣蟹。

   接到舉報後,當地公安和食品衛生部門前往燒烤店檢查,當場查獲未使用的罌粟殼0.22千克、香料油十余千克。邱某也以涉嫌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寶山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陜西也有類似案件發生,去年9月3日,陜西徐臺則村村民劉居有尿檢呈陽性,警方稱其涉嫌吸毒,將其拘留了15天。但劉居有稱從未碰過毒品,懷疑是當天上午吃的捍麵皮有問題。之後,劉家人再到該面皮店吃捍麵皮並用試紙進行尿檢,結果呈陽性,劉家人隨即報警。面皮店老闆供認,為留住食客,他花600元購買了2公斤罌粟殼,碾成粉末並拌入調料。

   去年10月,陜西神木一羊雜店被警方查出145克罌粟殼,經檢驗該店羊雜湯中嗎啡含量嚴重超標。羊雜店老闆白某夫妻供述稱,其使用的罌粟殼是白某父親在家裏種植的, 7月才開始加在羊雜湯裏,共使用了約70多克。

   另據東北網去年11月15日報道,黑龍江省五常市一家麻辣燙店的生意異常火爆,只要吃過一次幾乎都會來吃第二次,有些食客連湯都會喝光。這一現象引起當地公安機關的注意。後者將其湯底送到省刑事技術總隊化驗支隊進行成分分析,結果發現湯底含有罌粟成分。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