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余瀛波
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資訊今天首次發佈。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共有4392家,涉及藥品領域的檢驗檢測機構約有120家,涉及環保領域的檢驗檢測機構有2478家。據悉,這些領域目前尚未對港澳臺及外資企業開放。
據介紹,根據國家統計局批准實施的檢驗檢測統計報表制度,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于2014年組織了我國首次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工作。
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今天在京聯合發佈了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資訊。據國家認監委副主任謝軍介紹,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通過統計直報系統上報數據的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計24847家,其中分類為“質檢技術服務業”且為獨立法人的檢驗檢測機構共計16076家,佔全部獲證檢驗檢測機構的64.69%。
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共出具檢驗檢測報告2.83億份,檢驗檢測服務營業收入1398.51億元。同時,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擁有檢驗檢測服務業從業人員近77.6萬人,各類儀器設備約328萬台套,全部儀器設備資産原值1880.08億元。
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從檢驗檢測機構屬性來看:機構性質為企業單位的13561家、事業單位的10572家、其他性質的檢驗檢測機構714家。所有制結構為國有及國有控股機構13262家;集體控股機構1574家;私營企業6614家;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140家;其他3257家。
謝軍介紹,140家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主要分佈在我國檢驗檢測領域目前已對外開放的化學、紡織、輕工、電子領域。他表示,隨著未來我國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將會逐步開放更多領域。至於其他3257家,目前是以混合所有制企業為主。
謝軍表示,總體來看,目前我國檢驗檢測機構還缺少知名名牌,國際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存在小、散、弱的現象。與此相比,在華外資檢驗檢測機構數量上雖然並不多,但佔有的市場份額卻達30%左右,國內與外資機構在經營競爭中還存在較大差距。
本報北京3月2日訊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