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倒奶殺牛”現象料進一步加劇

2015-01-07 08:13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內原奶價格一路下滑之下,近期河北等地開始出現奶農“倒奶殺牛”的現象。專家預計,2015年國內原奶價格仍有15%-20%的跌幅,到2015年年中“倒奶殺牛”的現象會進一步加劇,但大規模出現的可能性不大。

  進口奶粉價格的大幅下跌無疑是“倒奶殺牛”現象背後的最主要推手。隨著近幾年國內奶粉進口量的迅速增長,國際奶粉價格的大起大落也令國內原奶價格呈現出明顯的週期性特點。專家建議,應在遵守WTO規則的前提下,建立技術性的貿易壁壘來限制進口奶粉的過快增長。長遠來看,應建立奶企和奶農的長效利益機制,來確保中國奶業的健康發展。

  國內奶價下跌趨勢料難改

  坐落于太行山脈和華北平原交界處的河北省行唐縣,乃華北最大的奶牛飼養縣,屢屢成為近年來奶業風暴的中心,在近期的“倒奶殺牛”事件中,其再次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

  “過去一年,原奶價格一路下跌,但奶牛飼養成本卻在不斷上漲。以前一頭奶牛,一天能賺20塊錢到30塊錢,現在基本上不掙錢。所以,很多奶農被迫‘倒奶殺牛’。”自己也是一座存欄量高達1500頭奶牛小區老闆的行唐縣奶業協會會長盧文學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與去年最高時期4元/公斤的原奶收購價格相比,目前的原奶收購價格已經跌到了3.2元/公斤。

  2013年年底,中國證券報記者曾前往行唐縣進行實地調研。當時,行唐縣正處於全國性的‘奶荒’漩渦之中,奶源不足和原奶價格的一路攀升,令奶農和奶牛小區老闆收穫頗豐。但短短一年後,局面的急轉直下,令盧文學唏噓不已。

  行唐縣畜牧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13年5月開始,原奶價格一路攀升,至2014年2月份,部分地區的原奶收購價格已經超過5元/公斤。但春節過後,原奶收購價格迅速下跌,各大乳品企業由原先四處搶奶轉而以各種藉口拒絕收奶,“交奶難”的問題凸顯出來。“雖然一直以來我們交上去的原奶都是100%達標的,但現在奶企卻以‘口感不好’為藉口,只收80%的原奶,剩下的20%只能是奶農自行處理掉。所以,我們現在只能是少喂飼料少産奶,以避免更大的損失。”盧文學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倒奶殺牛”的現象並非行唐縣所獨有。在另一個奶業大省山東省,由於蒙牛乳業泰安有限責任公司決定從2014年8月1日起以低於成本價的價格收購青島等地的原奶,當地眾多養殖合作社和奶農只好無奈選擇“倒奶殺牛”。

  從全國範圍來看,原奶價格的持續下跌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農業部數據顯示,2014年最後兩周內,全國主要生鮮乳産區的平均價格為每公斤3.81元,較年初下跌9%,創下14個月來的最低位。

  “從目前情況來看,國內原奶價格在未來一段時期還將保持持續下跌的態勢,預計2015年國內原奶價格的跌幅仍有15%-20%,到2015年年中,這種‘倒奶殺牛’的現象預計還會加劇,但不會大規模出現。”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進口奶粉迅速增長衝擊

  “2014年國內原奶價格的持續走低,主要是國際進口奶粉價格的大幅下降所導致。”河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介紹。

  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上旬,佔全球乳品貿易三分之一的紐西蘭恒天然下調其對2015年産奶季原奶價格的預期,將每公斤牛奶幹物質的價格從5.30紐西蘭元下調到4.70紐西蘭元。而從2014年1月份到2014年10月,紐西蘭國際奶粉價格從每噸4.2萬元跌到2.1萬元一噸,跌幅多達一半。

  受此影響,僅2014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奶粉數量便達68萬噸,同比增長75%,進口金額達34.33億元,同比增長155.73%,進口數量和進口金額雙雙創出新高。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1-9月份,全國乳製品進口量共計149.86萬噸,同比增長36.5%。其中,液態奶累計進口量達24.64萬噸,同比增長70.8%。

  “隨著2014年年初進口奶粉價格的大幅回落,很多通過搶奶來做奶粉的中小企業開始大量退出,大的奶粉企業眼見進口奶粉價格下跌也開始減産,並將很多奶源轉給了乳品企業,但乳品企業在2013年大規模奶荒發生時已經囤積了一批奶粉,2014年繼續收奶後開始出現消化不良,於是只好將用不完的原奶噴粉入庫。這樣一來,庫存量越來越大,到2014年下半年,繼續收奶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宋亮介紹。

  更重要的是,隨著近幾年奶粉進口量的迅速增長,國際奶粉價格的大起大落也使國內原奶價格呈現出明顯的週期性特點。宋亮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散戶開始加速退出,國內奶牛存欄量大幅下降,國內乳企也開始用進口奶粉來替代國內原奶。特別是2012年,進口奶粉價格大幅下跌,國內原奶價格還出現了小幅上漲,這種替代效應愈發明顯。而到了2013年,國內大規模的奶荒發生後,隨著國內原奶價格的大幅上漲,國內乳企加快了用進口奶粉來替代國內原奶,國內的大部分乳製品特別是酸奶都用到了進口奶粉。進口奶粉和國內原奶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受進口奶粉價格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

  應建立長效利益機制

  “我們擔心的並不是奶源價格的繼續下跌,而是企業不收奶。以前,通過企業的庫存形成一個蓄水池,但現在,這個蓄水池已經滿了,希望下一步政府能夠建立奶粉的臨時儲備,形成新的蓄水池,幫助企業繼續收奶。同時,建議政府對中小養殖戶進行一定的補貼,加快土地流轉、稅收減免的步伐,並拓寬中小養殖戶的融資渠道,促使他們更快地向家庭牧場和專業合作社的方向發展。另外,在不違反WTO規則的前提下,通過建立技術性的貿易壁壘來限制奶粉進口的過快增長。”宋亮表示。

  同時,奶企和奶農的長效利益機制也亟待建立。“中國奶業發展史上的幾次重大事件,包括三聚氰胺事件、2013年的大規模奶荒,以及最近的‘倒奶殺牛’現象,無論是品質問題,還是産量問題,共同的和深層次的原因都是奶企與奶農利益平衡機制的問題。”宋亮指出。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國內奶企大幅壓低國內原奶的收購價格,從而使散戶大量退出,最終導致2013年國內出現大規模的奶荒;而眼下,原奶價格持續下跌,導致“倒奶殺牛”,並再次出現散戶加速退出的現象。宋亮表示,在這種趨勢下,一旦未來國際奶粉價格大幅上漲,不排除再次出現2013年大規模奶荒的現象,反過來傷害的還是奶企的利益。

  在2013年奶荒事件中,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便一針見血地指出:“奶源短缺問題的出現,可以説是企業自己掐斷了自己的奶源。”

  袁運生表示,“要解決這一問題,根本上還是要儘快建立起奶企和奶農的利益平衡機制。比如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價格協調機制,由乳品企業、奶農代表及相關專家通過價格協調的方式確定生鮮乳收購最低價格、最高價格以及奶農結算價格;二是建立參股機制,採取乳企自建奶源基地,奶牛養殖企業自建乳品加工廠,二者相互參股、控股。”

  但長期以來,利益平衡機制的建立始終“知易行難”。早在2008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便發文提出成立生鮮乳價格協調委員會,建立合理的生鮮乳價格形成機制。但時至今日,這一機制仍然沒有建立起來。而奶農參股更多的時候也只是“看上去很美”,由於散戶的奶牛大多品質偏低,實際上很難達到企業的入股條件。CFP圖片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