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中國“雙11”冷熱並存 狂歡式購物後亟待“生態消費”

2014-11-12 07: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西安11月11日電 (記者 冀浩凡)11月11日,中國內地一年一度的電商狂歡節如期而至。此間,既有豪擲千金的狂熱者,亦有理性冷靜的淡定一族。有專家稱,狂歡式網購過後,既可能造成過度消費,也增加了環境風險,民眾的消費觀念亟待回歸理性、生態。

  “75秒破億元人民幣、3分鐘破十億、38分鐘破百億。”儘管身處京東、蘇寧等“強敵”環繞之中,但已赴美上市的阿里巴巴一經“交火”,便迅速在交易金額和速度上勝出。2013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平臺銷售額突破350億。今年,業界預計其將超過500億。

  在眾電商促銷大潮席捲而來之時,有民眾剎不住狂熱購物的激情,也有民眾理智面對表現得十分淡定。西安白領劉潔告訴中新社記者,她在11月4日就完成了“雙11”的購物計劃。“小到皮筋、發卡,大到空調、電視,只要能想到的,幾乎都是網購。”

  “12點肯定要守著,很多價格優惠的商品商家考慮成本是要限量的,不搶就沒了。”有5年網購經驗的劉潔一談到“雙11”,依舊樂此不疲。但她也坦言,不少商品其實並非必需品,但總止不住購物衝動。她會時常自我安慰,“現在用不到,早晚也能用到”。

  相比一擲千金的的狂熱者,西安市民方如則選擇“冷眼旁觀”。方如稱,身邊有不少同事都是“剁手族”,購物圖快感,買完即後悔。她和家人的觀點是,“需要就買,絕不亂買”,況且扎堆購物,各種服務體驗肯定大打折扣。

  在頭頂“業務量全球第一”、“‘雙十一’快件總量破五億”等光環的背後,這場狂歡節也令人憂心。每年“雙十一”過後,消費者總要面對發貨慢、部分商品品質欠佳等諸多問題。而快遞業則年年高呼“壓力山大”,“爆倉”、物流延遲、投訴上升等已成行業頑疾。

  不僅如此,電商、快遞業極度繁榮的背後,還隱藏著環境風險。大量“雙11”商品的紙箱、塑膠包裝、膠帶,以及塑膠、泡沫類的填充物,很多材料都無法降解,勢必對水土資源産生不可逆轉的破壞。

  “雙11”前夕,西安、南京、上海等城市街頭,出現了張貼“反‘雙11’,抵制‘垃圾’消費”、“打倒某寶、某東”標語的貨車,很是醒目。而大幅標語的下半部分,還留有空白,上書“留下您的簽名,支援健康消費”。不少實體商家也參與抵制“雙11”的活動,一度引發社會熱議。

  陜西社科院副院長石英錶示,購物狂歡不僅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與環境破壞,更可能導致民眾過於迷戀物質,精神空虛。讓消費回歸理性、生態,已勢在必行。(完)?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