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吳敬璉稱生産結構有問題:大學生就業困難工資低

2014-05-13 08:41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吳敬璉稱生産結構有問題:大學生就業困難工資低

  吳敬璉駁“GDP底線之爭”

  經濟增速放緩並不意味著就業率下降

  爭論中國經濟保增長的底線是7.5%,還是7%,並沒有多大意義

  □“大學畢業生就業很困難,但是農民工、保姆就業很容易,而且現在新就業大學畢業生工資比農民工、保姆都要低。這説明我們的生産結構有問題。所以,相比現在強調就業數量,更應重視就業品質”

  □“中國的匯率改革大關已經過了。現在的問題是應該考慮在人民幣未來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如何防止風險。”

  □“從最近的趨勢來看,影子銀行問題,境外融資套利的問題,等等因素都促使利率改革步伐可能還會加快。中央銀行一個最必要的準備工作,就是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記者 毛明江 ○編輯 秦風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近日在上海表示,GDP增速和就業之間的關係不是線性的,從中國最近一、兩年的情況看,GDP增速雖然在下降,但就業增速還在上升。所以,爭論中國經濟保增長的底線是7.5%,還是7%,並沒有多大意義。

  相比就業數量 更應重視就業品質

  作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寶鋼經濟學教席教授,吳敬璉在參加該校20週年校慶活動演講時説:“我一直不太理解,為什麼前一段時間爭論經濟增長7.5%是底線,還是7%是底線。為什麼7.5%就是底線呢?後來李克強總理説,保底線目的是保就業,因為就業影響到千家萬戶人的生活。”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吳敬璉指出,GDP增速和就業之間的關係不是線性的。

  吳敬璉説,從我國最近兩年的情況就可以看到。GDP增速在下降,但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問題。“除了統計數字不太好看之外,並沒有實際的影響。”

  因為“就業的情況相當好”,吳敬璉説,“去年政府擬定新就業指標是1000萬,實際是1300萬。”

  為什麼會出現GDP增速下降,但就業好的情況?他進一步解釋稱,一個主要因素是服務業發展得快,而服務業這幾年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改革。

  “尤其是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後,儘管少數行業稅負有所增加,但多數行業的稅率是降低了。”

  吳敬璉特別提到,相比現在強調就業數量,更應該重視的是就業品質。

  在他看來,現在有一個非常不正常的情況,就是“沒有技術、沒有知識的勞動者的稀缺程度,比起有知識、有技術的勞動者的稀缺程度要高”。

  “大學畢業生就業很困難,但是農民工、保姆就業很容易,而且現在新就業大學畢業生工資比農民工、保姆都要低。這説明我們的生産結構有問題。”所以,吳敬璉説,我們歸根到底要看就業的數量和品質。

  匯率大關已過 利率改革可能加快

  在就熱點問題進行問答時,吳敬璉教授就匯率與利率問題發表了看法。

  對於匯率問題,他認為,中國的匯率改革大關已經過了。現在的問題是應該考慮在人民幣未來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如何防止風險。

  “匯率的市場化從2005年7月匯改啟動以來,大致上在去年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幣匯率已經進入雙向波動區間。在這樣一個市場化的匯率體制下,不是説沒有風險,因為國際匯率變動對國內的影響更加直接,中央銀行的干預減弱。所以現在我覺得匯率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在(未來)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通過什麼樣的監管方式和必要的干預,能夠使得國際金融市場的衝擊變得平緩下來。”

  吳敬璉説,我國過去主要遇到的問題是熱錢流入,而現在遇到的問題是雙向的。“因為某種原因,比如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逐漸削減,使得熱錢大量流出的風險同時存在。”

  對於利率問題,他説,存款利率如果放開,我國的利率改革就基本到位了。但因為過去長期實施低利率政策,所以存款利率的放開會對商業銀行和貸款戶造成某種衝擊。所以,要隨時估量這種衝擊會不會引起系統性風險,這是中央銀行要注意的。

  “從最近的趨勢來看,影子銀行問題,境外融資套利的問題,等等都促成了利率改革可能還會加快。中央銀行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呢?主要是一些準備工作。一個最必要準備工作的就是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還有其他的一些政府工作。”對此,吳敬璉説,“總的來看,我是比較樂觀的。”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