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報告稱中國經濟下半年機會取決於上半年調整

2014-05-09 09: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日前發佈《中國投資發展報告(2014)》。其中,由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和研究部總監助理賈成東撰寫的分報告稱:不看好2014年上半年市場的整體表現,下半年是否存在機會取決於上半年的調整力度。但如果政府對201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的過高,將導致2014年的行情和結構與2013年類似。

  鋻於改革的基調未來10年內都難以逆轉,但2014年又面臨種種轉型困難,策略上建議配白馬成長和低估值中有改革預期的中盤藍籌,對於強週期和純概念的股票採取回避的策略。在當前經濟增速繼續放緩、改革尚處初期、緊貨幣政策依然的大背景下,最為看好環保、軍工、大眾消費以及國企改革方向的行業。這些行業或受益於當前週期性因素的推動、或免疫于當前不利的宏觀環境、或符合改革的大方向。

  報告稱,在利率市場化推進的背景下,居民感受到的“無風險”收益率是理財産品收益率,可達6%以上,這麼高的無風險收益率將繼續 擠 壓 市 場 整 體 估 值 , 上 證 主 板 估 值 承 壓 明顯。對比之下,創業板估值則具有相對優勢,雖然橫向與上證相比估值仍較高,但縱向與自身相比,相對2010年並不算太高,而且創業板公司代表經濟改革、結構轉型的方向,理應給予更高的估值。

  行業配置可以有幾個關注點。首先,過去幾年投資增速較低的行業蘊含著一定的投資機會。2013年投資增速較低的行業有鋼鐵、非金屬礦物製品、電氣設備、交運設備等。

  其次,關注工程師紅利。未來10年新增大學生就業要明顯高於非農就業,同時從不同文化程度勞工的求人倍率上看,中低端勞工求人倍率有下降的跡象,高學歷求人倍率則逐步上升,這將對部分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形成工程師紅利。

  再次,在經濟週期性向下,多數製造業行業盈利水準無法恢復的背景下,需要重點關注業績穩定這一因素。這方面,看好食品、醫院建設、醫療服務及電力。

  最後,從當前中國經濟的週期性因素角度看,可以看到三個突出的現象: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環境壓力日益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勞動生産率不斷下降。這些因素一方面對於整體經濟固然利空,但從對結構性的角度看,卻有可能利多部分行業,如環保、能源結構調整、工業自動化等。

  賈成東重點推薦機械自動化。他説,幾十年後,中國將從一個勞動力豐富的社會轉變為勞動力短缺的社會,並出現無力承擔養老費用、産品不夠全社會消費的情況。發明節約勞動的機械設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老齡化社會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利率持續提升對高杠桿行業形成巨大風險,給定2014年資金端的巨大風險,具備中央投資、涉及民生及空間巨大的軍工、資訊安全、安防行業因其對利率不敏感,可能成為2014年較好的投資標的。

  就目前來看,銀行還能夠為經濟轉型承擔成本,吸收利率市場化的衝擊。這也許可以保證2014年的流動性和經濟總體上處於可控狀態。如果負債成本繼續上升,銀行將被迫進一步調整自身的資産配置結構,變得更加激進;或者改變貸款投放的結構,更多地投向高收益率部門。其結果就是居民房貸利率將不得不繼續上升,這將在某個時刻開始影響地産銷售。

  賈成東還認為,IPO改革將讓券商受益。他説,新股改革後具有較好定價能力的大券商將顯著受益,尤其是在券商獲得自由配售的優勢之後,其在與投資機構的談判中議價能力將顯著提高。

  A股市場如果能夠更健康、資源配置效率更高,那麼勢必將吸引更多場外資金流入股市,直接的結果是交易量放大,在佣金率企穩的基礎上,券商佣金收入將增加,凈利潤有望增長。此外,IPO承銷保薦收入一直是券商投行業務的重要收入來源。IPO重啟,可以為券商貢獻投行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IPO重啟不是簡單的重啟,而是改革了新股發行體制,引入主承銷自主配售,意味著價格不再是機構能夠獲得配售的唯一因素。承銷商有了自主配售權,有利於券商培育機構客戶,建立、培育自己的銷售網路,切實加強主承銷商的銷售定價能力。在新的新股發行體制下,一方面,大券商可以依託較強的研究能力取得定價權;另一方面,由於有在機構客戶覆蓋、投行項目獲取等方面的優勢,從而具有更強的定價能力和銷售能力。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