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當代青年在現實中追問理想:我們為什麼要有信仰?

2014-05-04 09:1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申志清是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名研究生。他的本科專業是行政管理,現在研究中共黨史。

  當大部分年輕人對電子商務、影視動漫、機械工等就業前景光明的專業趨之若鶩時,申志清的這個“逆向”選擇並未得到家人朋友的理解。

  大三時讀到的一本講述中共黨史70年的書籍,觸動了申志清。“尤其是講述抗美援朝這段歷史的部分。”他説。

  “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以及盛衰興旺的真實記錄。”申志清希望未來挖掘更多黨史故事,幫助當代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信仰。

  現實生活中,馬克思主義信仰似乎離生活很遠。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偉做過一個課題——當代中國大學生政治觀現狀調查,44.4%的學生選擇了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而沒有明確信仰的學生佔到了39.6%,選擇了資本主義和宗教的學生分別佔了10%和6%。

  “物質化的時代下,信仰似乎成為一個人可有可無的附屬物,現實壓力下的大學生,更多想著如何找到體面的工作,賺到更多的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生章正反問,為什麼最純粹的大學生群體中,信仰卻成了“奢侈品”?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屌絲”開始成為一種流行。社會價值的多元化,讓一些年輕人在浮躁焦慮中困惑。或者憤世嫉俗,或者悲天憐憫。

  “屌絲”這個詞既消解了當下流行的成功學鍍金的虛妄,又拒絕了主流意識形態。北京師範大學學生金一馳認為,某種程度上來説這體現了信仰的逃避主義或者虛無主義,是對理想追求自我放棄。

  不久前,金一馳去了一趟重慶紅岩魂紀念館,面對革命先烈們曾經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他思考:為什麼他們能在那種環境下堅持下來?為什麼那個年代的青年都充滿了理想和鬥志?

  “或許,當代青年人可以在歷史追問中尋找到破解迷茫的路徑。我們需要像先輩們一樣,擁有堅定的信仰。”他説。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生蔣國棟認為,在懷疑的時代,當代青年大學生需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堅定的理想信念,對未來自身的發展,乃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蔣國棟説。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生蔣國棟做了一個推算。從現在開始,按照本世紀中葉實現中國夢的設計,大約還有36年可以變為現實。那麼以國家規定青年為14到28歲這個範疇來看,當代青年的年齡到那時應該是50到64歲之間。

  “從現在到實現中國夢的階段,正是當代青年施展才智的階段,青年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他説。

  申志清認為,青年的理想信念與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進程密切相連,實現中國夢需要青年,也成就青年。

  “投身於國家改革發展的實踐,是當代青年追求中國夢的生動體現。”清華大學學生王小龍説。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生李科一考慮的是實踐力的問題。“夢想離開實幹就是空想,就是白日夢。”

  “讀書、出國,就業、創業,成家立業,買房置業,都是我們的夢想,非常具體,非常實在。”李科一説,這些夢想的實現,與國家的整體發展和規劃息息相關。

  他認為,應該跳出從理論到理論的空洞演繹,打破以自我為中心的利益藩籬,打掉暖洋洋的小資情調和物質崇拜,昇華以實用為基礎的右傾關係。

  中國各大高校都在開展“三走”活動,走出宿舍,走向操場,走下網路。青年學子們認為,這樣的活動非常必要,但未來不僅要走向操場,還要走向更廣闊的社會、最基層的農村。

  今年春節,李科一去了雲南一個山區,去之前有各種各樣的美好想像,“到了以後發現那個多民族聚居的村落,交通條件很差,百姓有很多實際問題需要解決。”李科一説,當你真正參與其中,才會懂得人民的心聲和需要。

  調研了一個多月,離開時,全村老少鞭炮齊鳴,背著行李把學生送出山。“這種最淳樸的感恩,會影響我一輩子,不僅是職業選擇,還有人生信念。”李科一説。

  “如果有一條可以選擇的青春道路,不要羞于提及自己的信仰,有信仰,不迷茫,才能在改革的大時代中,大有可為。”章正説。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