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油價新機制將出 能源領域市場化定價改革提速

2013-03-07 10: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3年能源價格改革有望在成品油和天然氣領域率先突破。

  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發改委正在研究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方案,計劃縮短調價週期,同時取消4%的調價幅度,使定價機制更加靈活,該漲就漲,該降就降,更加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動。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此前接受採訪時説,新定價機制可能在兩會後適時出臺。而天然氣價改試點的推開也有望在兩會後迎來窗口期。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代表委員和專家認為,今年能源改革步入深水區,在抓住時機推進能源價改的同時,還應同步推進能源體制、財稅等相關改革,其中能源市場準入改革最為關鍵。

  提速

  能源價改迎來較佳時機

  從天然氣價改試點、居民階梯電價改革,到重點電煤價格並軌、大用戶直購電試點擴大,2012年中國能源領域市場化定價改革可圈可點,今年這一進程有望提速。

  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推進價格改革,健全資源性産品價格形成機制”;而把今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考慮的各方面因素之一就是“理順能源資源價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間”。

  國家發改委5日提交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指出,今年將穩步推進價格改革,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全面實施天然氣價格改革;組織實施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方案;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和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推行居民階梯水價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加價,試行居民階梯氣價;改革鐵路貨運價格形成機制。

  “去年能源領域實施了包括成品油定價機制在內的一系列改革,但這都屬於‘半桶水’,並沒有徹底改革到位,所以需要繼續推進。而由於存在補貼和人為壓低,我國大部分能源價格偏低,價改的結果往往是漲價,最終必然通過成本傳導帶動CPI上漲。政府工作報告的這一提法,表明今年的能源改革將加快速度,這也是污染問題倒逼的結果。”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鬱松也認為,整個宏觀經濟形勢,尤其是物價形勢是影響我國能源價格改革進程的重要因素。如在2003年之後國際油價持續大幅上漲過程中,為減少油價上漲對國內的衝擊,我國曾多次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了有控制的調整;在國內物價漲幅較高的時候,多次暫停調整水、電、油、氣的價格。對資源性産品價格進行有控制的調整雖然有助於緩解短期物價上漲壓力,但也弱化了價格信號在調整供求方面的作用,從長遠看,也不利於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的推進。

  在他看來,今年CPI預期目標比去年要低,而又高於去年實際值,這説明今年物價上漲的壓力比去年初估計得要好一些,而且去年國際能源價格發生了一些較大的變化,特別是煤炭價格的暴跌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物價上漲的壓力。在供求關係總體比較寬鬆、主要能源産品價格水準相對還可以接受的背景下,應抓住這個好時機推進能源價格改革,這對增加供應也有正面作用。

  破冰

  油價新機制取消4%調價幅度

  在中國的能源價格改革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

  目前中國所實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頒布于2009年5月,主要內容是當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現貨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漲幅或跌幅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截至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已調整了24次,其中15次上調,下調9次。

  “這個機制現在看來有明顯的缺點,一是週期太長,22個工作日再加上節假日就是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國際的油價是每一天都在變動,時間長就不能夠及時地反映國際油價變動的情況。二是油價變動幅度要達到4%,這也造成國際油價變動不能夠及時反映到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上來。”張平坦言。

  據他介紹,發改委正在研究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方案,一是計劃把週期能夠調的更短一些,以適應國際油價頻繁變動,二是準備取消4%,按照一定的週期該調就調,不管達沒達到4%,該升就升,該降就降,使油價定價機制更加靈活,更加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動。

  息旺能源分析指出,發改委主任的表態除了明確未來調價週期將縮窄到10天或更短外,還表明瞭未來成品油調價將常態化。國內定價機制或將參考每兩周原油變動的幅度來適當調整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不過預計有個最高或最低的調幅限制,避免價格傳導過快及輿論壓力。

  “除了縮短調價週期和調價幅度,還應從改革挂靠地點、讓企業自動調價等方面進行進一步完善。這樣才不會出現調價時的滯後問題。”林伯強認為,若未來國際油價無劇烈波動,兩會後有望推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新的油品定價機制已確定大框架,可能在全國兩會後適時出臺。

  而同樣在兩會後有望迎來窗口期的還有新一輪的天然氣價格改革。自2011年12月26日,廣東、廣西兩地啟動天然氣價改試點以來已一年有餘,“目前正在總結兩廣試點的經驗,下一步將在全國大面積推廣這一定價機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助理高世憲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統一實施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只是解決門站價格的問題,還暫時不會直接聯動到終端銷售價格。“城市配氣更多還是根據各個城市特點的情況來決定。城市特點不同,承受能力也不一樣,用氣結構也不一樣,如果統一推的話就比較難,沒法執行”。

  全國政協委員,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則建議,天然氣價格改革要循序漸進、區別對待,要給下游企業和終端用戶留出成本消化和傳導的空間,同時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採取差異化價格。

  “中國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今年將加快步伐,但仍將逐步推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周吉平表示。接近發改委的消息人士也證實,本來年初上述能源價格改革就要推出,但後來因故推遲,在今年兩會相關部委調整完結之後,將適時出臺。

  攻堅

  能源體制等配套改革同步推進

  “能源價格的市場化改革,不僅僅是調價機制的改革,還有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我們要特別重視價格形成機制,明確怎麼去界定成本,怎麼形成更好的競爭。”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認為,單純的價格改革還遠遠不夠,要真正實現市場化,還要從根源上也就是從能源體制上動刀。

  近年來,能源産品價格改革的問題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但總體進展仍相對緩慢,還有一些關鍵問題需要解決,其中最主要的無疑是壟斷。鄧鬱松建議,針對不同資源性行業的特點,進一步推進相關行業的市場準入改革,在可以引入競爭的領域和環節,引入新的市場主體。在這一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和強化安全、環保等方面的要求,減少所有制等方面的要求。

  一位擔任地方能源集團負責人的全國政協委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對於石油天然氣行業而言,“三桶油”不僅是對民營企業,對地方國企也存在突出的不公平競爭的現象。自身管理的紅利沒有得到充分釋放,是能源行業壟斷企業的一大弊端。

  王玉鎖呼籲,同步推動天然氣價格改革和天然氣行業改革,放開上游天然氣進口限制,允許各類資本參與國際市場氣源採購,以充分利用當前國際市場相對低價的氣源,分攤氣價改革給用戶帶來的成本上升。

  電力行業存在著同樣的情況“輸配環節屬於壟斷環節;發電環節和售電環節是競爭環節。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將輸配環節和發售電環節分開,這個改革現在被卡住了,但是這個改革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全國政協委員、中電投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稱。

  全國政協委員、電監會副主席王禹民最關心的也是電力體制改革,“今年會探索輸配分開,做到負責送電的不賣電,負責賣電的不送電。企業和居民用電就好像卡車上高速公路,上哪段就交哪段的錢。為了限制大集團的電力價格壟斷,各區域的發電企業的發電容量要受限,我們不會允許某個城市只有一家集團供電。”

  事實上,這一問題已引起了重視,2013年的能源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明確能源體制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深化能源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的文件也正在國家能源局層面修改完善,但目前各方爭議還比較大。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