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數據  > 正文

中國GDP增長目標連續兩年低於8%

2013-03-06 08:37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昨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主席臺上,溫家寶在給李克強看胸前的代表證。新京報記者 韓萌 攝

  昨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主席臺上,溫家寶在給李克強看胸前的代表證。新京報記者 韓萌 攝

  ●中國經濟已進入轉型期,兩位數高增長已告一段落,世界經濟延續低迷態勢,7.5%左右的目標是實事求是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

  ●如果城市裏水被污染、空氣骯髒,不適宜生活,那麼“人的城鎮化”就從根本上失去了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輝縣市孟莊鎮南李莊村黨支部書記范海濤

  【GDP】 將重心放到提高增長品質上

  【摘要】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7.5%左右,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一方面,要繼續抓住機遇、促進發展。另一方面,要切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放到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解讀】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國曾將當年GDP增長目標定為7.5%。這是GDP增長目標八年來首次低於8%,最終全年GDP增速達7.8%,超過預期目標。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7.5%,這一增速與去年持平,為連續兩年目標增速低於8%。

  對於7.5%的目標,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昨日表示,中國經濟仍有20年黃金髮展期,前提是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

  他認為,中國經濟要繼續保持“七上八下”的發展速度,要解決的問題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宏觀調控,更深刻的是通過調控化解一些矛盾和制約經濟增長的因素,特別是一些配套改革,比如在資源環境、收入分配等領域內的改革。

  他表示,只有把改革實質性推進,做好“自己的事”,宏觀調控才能更加優化,這是保持未來經濟持續增長的前提。

  也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7.5%目標能實現,經濟學家李稻葵甚至認為“相當保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昨日表示,預計今年完成7.5%的目標,壓力會比去年小,今年前三季度經濟仍將保持持續上行態勢。

  除了中國經濟本身企穩外,他認為今年外部環境也將有所好轉,預計歐洲下半年有可能從衰退的陰影中逐漸走出;美國經濟已經出現復蘇跡象,如果能儘快就財政問題達成協定,相信經濟會更有起色;這些對於中國經濟來説都是好消息。

  【城鎮化】 實現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

  【摘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社會管理體制和相關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為人們自由遷徙、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村莊建設要注意保持鄉村風貌,營造宜居環境,使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

  【解讀】 昨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這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自由遷徙”這個詞。

  他介紹説,當前我國2.6億的農民工流動,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遷移浪潮,但與此同時,他們在遷移過程中,相關制度沒有變革,而最突出的矛盾,就是與自由遷徙相關的公平的制度安排沒有跟上,比如戶籍制度、公共服務制度。

  他介紹説,自由遷徙已經是中國大規模城鎮化進程中的現實,不可能回避這個事情。目前農民工不能公平享受到一些基本公共服務,是很大的社會不公。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遲福林認為,這需要全國統一安排。包括農民工的子女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這可能會觸及一些特大或大城市的利益,但如果政府下定決心,本著公平的原則來進行解決,是肯定能解決的。

  他表示,戶籍制度改革是大勢所趨。目前有一些城市很難推進,認為承載能力有限,不能進行戶籍制度的鬆動。但這麼多的農民工已經來到城市工作生活,不能無視這一現狀。為此,各個城市可以根據自己條件,儘快讓農民市民化。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同步推進的。與此同時,他表示中國現在的城鎮化達到52.6%,但按戶籍人口來説僅有35%,因此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